
猶大度。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遠心曠度,贍志宏材。” 宋 陳師道 《送張支使》詩:“曠度逢知晚,高才處下難。”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老爺曠度超然,必能自遣,不至苦楚。”
“曠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析:
“曠度”指寬宏的氣度或大度的胸懷,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境界。該詞由“曠”(開闊、寬廣)與“度”(氣度)組合而成,強調心胸的豁達與包容性。
核心含義
多指超越常人的大度與豁達,如晉代夏侯湛《東方朔畫贊》中“遠心曠度,贍志宏材”,形容東方朔志向高遠、氣度非凡。
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其可指時間或空間的廣闊,例如形容地域遼闊或時間長久,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更多作為引申義存在。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詞義,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曠度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時間、空間或範圍的廣闊、寬廣之意。它形容一片區域或一段時間的廣闊、寬闊,有時也用來形容思維、情感或行動的廣泛、深遠。
曠度的拆分部首為日(rì)和廣(guǎng),它是一個六筆畫的漢字。
曠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在古代文字中,曠度的原形是“曠”,表示空曠、遼闊。後來,隨着漢字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現代漢字“曠度”的形式和意義。
曠度的繁體字為「曠度」。
在古代,曠度的寫法為「曠度」。其中,「曠」表示廣大空曠,「度」表示範圍或程度。古代人們用這樣的寫法來表達廣闊的空間範圍。
1. 這片曠度的大草原上,白雲在天空中自由地飄蕩。
2. 在大自然的曠度裡,我感到内心無比甯靜。
3. 她在專注地看着遠方,思緒在曠度中飛翔。
曠度的組詞有曠野、廣曠、廣闊等。
曠度的近義詞有廣闊、遼闊;反義詞為狹小、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