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ly concern] 世俗的牽累;煩冗的雜務
出家人怎會有這麼多的俗累呢?
霄辔一永矣,俗累從此休。——南朝梁·沈約《東武吟行》
世俗事務的牽累。 南朝 梁 沉約 《東武吟行》:“霄轡一永矣,俗累從此休。”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内諸官》:“何當擺俗累,浩蕩乘滄溟。” 明 唐順之 《興國州同知徐公墓志銘》:“罷官而家……間則課諸孫句讀,斥俗累,一不掛心。”
“俗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世俗事務帶來的牽累或煩冗的雜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俗”(庸俗、世俗)和“累”(牽累、負擔)組合而成,字面指世俗的繁雜事務或淺薄風氣對人的束縛。例如,出家人常以“俗累”代指塵世的煩惱與責任。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表達對世俗生活的疏離感。如南朝沈約在《東武吟行》中寫道:“霄辔一永矣,俗累從此休”,意為擺脫世俗牽絆後的超脫;杜甫也曾用“何當擺俗累”表達對自由的向往。
文獻引用
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俗累”既指具體的生活瑣事,也包含精神層面的庸俗束縛,常見于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表達中。
俗累(sú lè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亻”和“糸”。它的拆分筆畫總數為12筆。
俗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它的繁體字為「俗纍」,在台灣和香港等地仍然使用繁體字書寫。
在古代,俗累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俗累的寫法為「俗畾」。
以下是一些使用俗累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俗累相關的詞語:
總之,俗累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用于形容困擾人們生活的瑣碎和紛繁的事物,象征着厭煩和疲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