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款,講和。《明史·盧象昇傳》:“ 象昇 即言:‘ 元忠 講款,往來非一日,事始於 薊門 督監,受成於本兵,通國聞之,誰可諱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勝則獻帕,不勝則又代為講款,以誤我追師。”
“講款”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拼音:jiǎng kuǎn
核心釋義:指“議款,講和”,即通過協商達成和解或停戰協議。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體現,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如《明史·盧象昇傳》和清代魏源的《聖武記》均有相關用例。
曆史語境
主要用于軍事或外交場景,表示雙方通過談判結束沖突。例如:
其他解釋
提示:如需具體文獻例句或文化背景擴展,可參考《明史》《聖武記》或侗族民俗研究資料。
《講款》是一個漢字詞語,指說話、表述的方式或者口頭上表示自己的話語。同樣也可以指條文中的表述、規定内容的文字表達。
《講款》這個詞,由“言”和“欠”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
《講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講”意為說話、述說;“款”則有條文、例文之意。現行簡化字為“講”,繁體字為「講」。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1. 他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講款,讓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2. 這份合同的講款非常清楚明确,不容有任何歧義。
講道、講解、講義、講究、講課、講話
說、述說、言論、談論
聽、服從、沉默、閉口、不說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