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間的閑暇。指休假。 唐 韋應物 《休暇東齋》詩:“由來束帶士,請謁無朝暮。公暇及私身,何能獨閑步。”
“公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詞源
“公暇”最早見于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休暇東齋》詩:“公暇及私身,何能獨閑步。”,描述公務與個人時間的平衡。
在《紅樓夢》第四回中,“公暇”也被使用,指“沒有公務、有空閑”的狀态。
構詞解析
如需更多例證或擴展,可參考古詩文或《紅樓夢》相關解析。
公暇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工作時間以外的休息時間,可以稱之為“公共假期”。該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公”和“暇”。
“公”字的部首是“八”,它有四個筆畫。而“暇”字的部首是“日”,它有12個筆畫。
公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秋官·司晷》:“公有四暇,皆有朝夕”。這裡的“四暇”指的是四個休息時間。
在繁體字中,“公暇”被寫作“公暇”。
古代漢字寫法中,“公暇”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字形中的“公”字是由兩個“八”字組成,“暇”字則是由“日”字和“土”字組成。
1. 放假期間,我有充足的公暇時間去旅行。
2. 隻有在公暇時間,我才能夠專心學習。
組詞:公休、暇日、假期。
近義詞:休息、假期、閑暇。
反義詞:工作、忙碌、勞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