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both at the same time] 兼具或牽及相關兩方或各方都具有
以此與天下,天下也兼而有之。——《戰國策》
“兼而有之”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iān ér yǒu zh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指同時占有或具備幾種事物,或涉及多個方面。例如形容一個人兼具兩種特質,或一件事物包含多重屬性。
源自《墨子·法儀》:“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墨子通過此句闡述“天”包容萬物的特性,強調兼愛、兼利的理念。
該成語強調“包容性”和“多元性”,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具備看似矛盾或多樣的特質,體現綜合能力或複雜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例句,可參考《墨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兼而有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兼具兩種或多種性質、特點或能力。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同時具備多種優點或才能。
《兼而有之》的拆分部首是兼(八字頭部)和而(羽字旁),共有13個筆畫。
《兼而有之》最早出自《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六藝之為基,朱乾之善行,斯可謂『兼』『而』『有』『之』矣。”這句話主要是強調君子要注重根本,樹立正确的道德操守。孝悌和六藝是君子修養的基礎,隻有将這些優點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君子。
《兼而有之》的繁體字寫作「兼而有之」。
古代對于《兼而有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他是一個學富五車、品行端正的人,真可以說是博學多才、兼而有之。
兼顧、兼容、多而不壓、才學兼備
融會貫通、全能、多才多藝、全面
一枝獨秀、單一、局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