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韘觿的意思、韘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韘觿的解釋

《詩·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毛 傳:“觿,所以解結,成人之佩也……韘,決也。能射禦則佩韘。” 漢 劉向 《說苑·修文》:“能治煩決亂者佩觿,能射禦者佩韘。”後遂以“韘觿”借指智勇兼備的少年。 元 王逢 《書無題後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詩之二:“ 秦 地舊歸 燕 質子, 瀛 封曾畀 宋 孤兒。愁邊返照窺牆榻,夢裡驚塵喪韘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韘觿”是古代兩種不同的器物,分别具有實用功能和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韘(shè/xiè)

  1. 讀音與含義

    • 讀shè時,指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扳指,用于保護手指并增強控弦力度。
    • 讀xiè時,通“渫”,意為疏浚、疏通。
  2. 文化演變
    早期為皮質或骨質,後發展為玉制,成為象征身份和武德的配飾。漢代常與玉觿搭配佩戴,體現“文武兼備”的寓意。


二、觿(xī)

  1. 功能與形制
    觿是古代用于解繩結的錐形工具,材質多為骨、玉或金屬,後演變為裝飾品。

  2. 象征意義

    • 《詩經》記載“童子佩觿”,寓意孩童具備“解亂決煩”的能力,寄托對其成長的期望。
    • 佩戴玉觿還象征智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韘與觿的關聯

漢代貴族常将玉韘與玉觿組合佩戴: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部首等細節,可參考漢字權威字典或考古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韘觿: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韘觿》是一個古代漢字,意思是指平直而尖銳的箭矢或者鋒利的武器。這個字由韋和令兩個部首組成,韋位于左邊,令位于右邊。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和繁體

《韘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們常用它來形容鋒利且直刺的箭矢或利器。它是漢字的簡化形式,繁體字為「韋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韘觿」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古人們在寫這個字時,有時會将韋字的左邊形狀稍微變化,變成兩豎相連再加一橫的形式。令字的形狀也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把右邊的一橫下沉或者變成三點水的形狀。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韘觿」的例句:

1. 他手中的劍鞘鑲滿了閃亮的韘觿。

2. 那支韘觿隱約帶着染血的痕迹。

3. 戰士熟練地拉開弓弦,一支韘觿瞬間射出。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由于《韘觿》屬于具體的武器或器械類詞彙,作為一個獨立的漢字,它不常與其他漢字組詞。在表達類似意義時,可以使用近義詞「尖銳」或「鋒利」。反義詞可以使用「鈍」或「遲鈍」來進行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