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深廣貌。 明 呂坤 《<吾廬放言>序》:“其欲放也,充滿盈溢,若潮漲川壅,抑之而不可遏;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裡懸流,四達而不可窮。”
“泓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水的深廣狀态,具有以下具體解釋:
字源與結構
文學引用
明代呂坤在《<吾廬放言>序》中寫道:“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裡懸流,四達而不可窮。”此處用“泓浵”形容水勢奔湧時的深廣浩瀚。
近義詞與相關詞彙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古文中,現代口語較少使用。例如描寫湖泊、江河的壯麗景象時,可形容為“泓浵千裡,碧波蕩漾”。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其他以“泓”開頭的詞彙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泓浵(hóng lóng),是一個中文詞語,拆分為“水”和“龍”兩個部首。泓字的筆畫數為8畫,浵字的筆畫數為11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泓浵的繁體字為「洪龍」。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泓浵的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然而,這些變化主要是形狀和筆畫的簡化,并沒有改變這個詞的意思。
泓浵意味着大而深的水,泓指的是寬廣深遠的湖泊或水域,浵則表示龍的形象。因此,泓浵這個詞用來形容非常寬廣而強大的水域,也可以比喻為宏偉壯觀的景色。
1. 這片湖泊宛如泓浵,綿延無邊。
2. 洶湧的海洋仿佛是無邊無際的泓浵。
3. 山脈間隱藏着一條泓浵,流淌着壯麗的瀑布。
泓淵、泓澄、浵海、浵泉
浩渺、遼闊、廣袤、浩瀚
狹小、有限、局限、淺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