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ly meritorious and respectable] 功業隆盛,聲望厚重
“功高望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指功勞極大且聲望崇高,形容人因卓越貢獻而備受尊敬。該詞由“功高”(功勞高)和“望重”(名望重)兩部分組成,強調功績與聲譽的雙重高度。
出處與示例
最早出自明代孫梅錫的《琴心記·相如受世》:“将軍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清代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六回也有用例:“殿下功高望重,豈臣下所敢措辭。”。
用法與近義詞
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德才兼備的傑出人物。近義詞為“德高望重”,但“功高望重”更側重功績的顯赫。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gōng gāo wàng zhòng,四字均為單音節,聲調組合為陰平、陰平、去聲、去聲,讀來莊重有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詳細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琴心記》《隋唐演義》等文獻原文。
《功高望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在努力工作和取得成就之後,不僅得到了别人的贊賞和尊重,而且也赢得了公衆的崇敬和敬重。
《功高望重》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力”和“目”,其中的“力”指的是力量,而“目”則指的是眼睛。
根據部首,“功高望重”的筆畫數是16畫。
《功高望重》最早出自《左傳》,是描述古代貴族季孫氏的風采。《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記錄了周朝和春秋時期的曆史和政治事件。
繁體的寫法為「功高望重」。
古時候,漢字“功”的寫法是貢,有日和力的意思;“高”的寫法是髙,象征人的頭部;“望”的寫法是兒意味眼睛識别,象征觀察,這個字在古代是沒有月部。
他在工作崗位上努力不懈,為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赢得了功高望重的地位。
功崇惟志、權威勢力、名高天下、聲勢浩大。
聲名顯赫、威望卓著、美名遠揚。
惡名昭著、聲名狼藉、信譽掃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