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攝的意思、兼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攝的解釋

謂本職外同時代理其他職務。《禮記·喪服小記》“士不攝大夫” 唐 孔穎達 疏:“此謂士喪無主,不敢使大夫兼攝為主也。” 明 李東陽 《贈右谕德謝君序》:“儲宮之有左右春坊,猶朝廷之有翰林……其有遷轉,則視其班級高下,或相出入,或相兼攝。”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此外各埠可相機設法,或以就近領事兼攝,或選殷商為紳董,畀以副領事之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攝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兼”與“攝”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一人同時代理或兼任兩個或多個官職或職務。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為“同時涉及或具有兩種以上事物”,如《說文解字》釋“兼”為“并也”,引申為職務、職責的疊加。

  2. 本義為“代理、暫代”,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攝卿位”,指暫代卿職。後擴展為“兼任”“統領”之意,如“攝政王”。

合并釋義:

“兼攝”強調以本職為基礎,同時暫代其他職務,屬古代職官制度中的常見現象,多因職位空缺或臨時需求而産生。例如唐代官員可能以刺史身份“兼攝”都督之職(參見《漢語大詞典》)。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職官制度中的實踐

    在曆代官僚體系中,官員常因臨時調任、原職缺員或特殊任務需跨職履職。如《宋史·職官志》載:“知州兼攝轉運使,以督糧運。”

  2. 文獻用例
    • 《資治通鑒·唐紀》:“以節度使兼攝觀察使,掌軍政民政。”
    • 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卷九:“知縣兼攝縣丞,權責益重。”

三、現代延伸與語義關聯

現代漢語中,“兼攝”一詞雖罕用,但其概念仍存于“兼任”“代管”等詞中,常見于描述企業高管或項目負責人的跨職能管理行為。其核心邏輯始終圍繞權責的臨時擴展與整合。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兼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兼攝指在本職工作之外,同時代理其他職務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官制中,例如官員因職位空缺或事務需要,臨時承擔額外職責。

二、詞源分解

三、曆史例證

  1. 唐代典籍:《禮記·喪服小記》注疏提到“士不攝大夫”,即士的喪禮不應由大夫代理主事。
  2. 明代官制:李東陽記載官員遷轉時,不同品級職位可能互相“兼攝”,如春坊官員代行翰林職責。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描述古代行政制度中的職務代理現象。

補充說明

“兼攝”與“兼職”的差異在于前者帶有臨時性、非正式性,後者則可能為長期或正式安排。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考據,可參考《古代職官辭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謷色背流唱經長興島穿壁引光戳不住麤粉淡不濟當軸處中單務電感點勘曡遘菧苨發動機煩弊風雨敷崇宮钗孤标含素喝彩黑虎鴻茂懷妊歡蹦亂跳回跌洊跻金狄九陽巾刊貼愧忏潰冒露頭糜散末皂皮樹中齊等清福謦咳驅爵熱機上駕申減神經戰申送射埻唔使試旬飾琢死扣蒜缽子俗中人聽伺挺專文莫文鹓彩鳳轄戛詳理現世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