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抱璞的意思、抱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抱璞的解释

(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 以 和 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 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 东方朔 《七谏》:“ 和 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晋书·应詹传》:“四门开闢,英彦鳧藻,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荆山 ,未剖 和 璧。”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双璧产 荆山 ,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 《杂感》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 明 何景明 《种麻篇》:“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 斶 辞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 蔡邕 《释诲》:“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 王禹偁 《圣人无名赋》:“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考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抱璞"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本义:怀抱未经雕琢的玉石

指璞玉(未经加工的美玉)被包裹在粗糙的外皮中,形如普通石头。

出处: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楚武王,均被误认为普通石头而遭断足之刑。后楚文王命人剖开璞玉,终得稀世珍宝“和氏璧”。

文献依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抱璞”词条,释义为“怀藏未经加工的玉石”。


二、引申义:怀才不遇或坚守本真

  1. 喻指人才未被赏识

    以卞和献玉遭刑的典故,比喻有才德者不遇明主,或才能被埋没。

    例:唐代骆宾王《上兖州启》:“抱璞而逃,耻为楚刖。”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

  2. 象征保持纯真本性

    强调不慕虚荣、坚守质朴的品格,如道家思想中“返璞归真”的境界。

    例:《后汉书·蔡邕传》注引《邕别传》:“仆抱璞而困,何暇效俗工哉?”

    来源:《中国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哲学内涵:内秀与外拙的辩证关系

“璞”外似粗劣而内藏美质,暗含道家“大巧若拙”的智慧,强调内在价值超越外在表象。

思想关联: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参考:《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
  3. 《中国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文献来源标注权威纸质辞书,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抱璞”是一个汉语典故词汇,其含义可从两个历史典故展开,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怀才不遇
    源自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玉的故事。卞和先后向楚厉王、武王献璞玉,却被误认为欺君,惨遭断足。直至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泣于楚山之下,最终剖璞得美玉(即“和氏璧”)。此典故引申为贤能之士未被赏识的境遇。
    例句:汉东方朔《七谏》中“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即表达此意。

  2. 保持本真,不为名利所惑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欲重用隐士颜斶,颜斶却以“玉生于山,制则破焉;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然形神不全”为由拒绝,主张保全质朴本性。此意强调不因权势财富丧失初心。
    例句:宋代王禹偁《圣人无名赋》中“抱璞而含章”即喻此志。

二、延伸与用法

三、注意区分

“抱璞”易与道家“抱朴”(《道德经》中“见素抱朴”)混淆,但前者侧重境遇与选择,后者强调返璞归真的哲学观。

别人正在浏览...

暗礁险滩百媚白面郎君保姆保世被水边蕃避让船到江心补漏迟钏子炊烬词职代手帱察叠发笃患飞鸟使焚炙功狗管军管窥之说黑影鸿渭兼业交年焦霹雳街鼓戒路集蓼金口看大流课程克祚快乐连钱骢林岸霤轩緑瓷脢胎哪些刨树搜根赔房铨柄儒籍闰分洒心商肆四机宿勤恬倓跳掷题解剸繁治剧完颜文烛五粱禾无畏现货萧憀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