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戚舞的意思、幹戚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戚舞的解釋

古代樂舞的一種。操幹戚的武舞。《禮記·樂記》:“幹戚之舞,非備樂也。”《後漢書·崔寔傳》:“幹戚之舞,足以解 平城 之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戚舞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武舞,其核心特征為舞者手持“幹”(盾牌)和“戚”(斧形兵器)進行表演。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幹戚舞是周代“武舞”的代表形式之一,屬于古代祭祀或禮儀場合中的樂舞類别。舞者通過操練幹、戚的動作,展現力量與軍事精神。

  2. 曆史起源與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禮記·樂記》:“幹戚之舞,非備樂也”,表明其并非單純的娛樂表演,而是具有儀式性。
    • 《後漢書·崔寔傳》提到“幹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圍”,暗示其象征軍事威懾力。
  3. 道具象征意義

    • “幹”為防禦性武器盾牌,象征抵禦與秩序;“戚”為攻擊性斧钺,象征征伐與力量(部分典籍引申為“激烈鬥争”的意象,但此說法多見于現代解讀)。
    • 舞蹈整體融合攻守動作,體現古代“文武之道”的哲學思想。
  4.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宗廟祭祀、軍事慶典等場合,兼具禮儀教化和鼓舞士氣的作用。漢代後逐漸演變為宮廷雅舞的一部分。

提示:不同文獻對“幹戚舞”的解讀側重不同,若需深入探究其曆史演變,可參考《周禮》《樂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戚舞(gàn qí wǔ)是一種傳統的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幹”、“戈”,筆畫數分别是3、4、8。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兵器“戈”,用以指代戰争時所演奏的鼓樂舞蹈。“幹戚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幹戚舞可以寫作“乾戈舞”。在句子中使用幹戚舞時,可以表達戰争時動人的舞蹈樂曲的意思。組詞方面,可以與“舞蹈”、“樂曲”、“戰争”等詞語結合。幹戚舞的近義詞可能有“戰舞”、“樂舞”,反義詞則可能是“和平”或者“安甯”。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