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狐裘蒙戎的意思、狐裘蒙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狐裘蒙戎的解釋

狐裘的皮毛淩亂。亦以喻國政混亂。《詩·邶風·旄丘》:“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朱熹 集傳:“大夫狐蒼裘。蒙戎,亂貌,言弊也……或曰,狐裘蒙戎,指 衛 大夫,而譏其憒亂之意。”亦作“ 狐裘尨茸 ”、“ 狐裘蒙茸 ”。《左傳·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史記·晉世家》作“狐裘蒙茸”。 唐 高適 《營州歌》:“ 營州 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明 陳子龍 《立春前三日寄舒章京師》詩:“ 李郎 彤管雙碧玉,狐裘蒙茸裼慘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狐裘蒙戎”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狐裘皮毛淩亂的狀态,常用來比喻國家政治混亂、秩序失序。

二、出處與背景

源自《詩經·邶風·旄丘》:“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詩中通過貴族華服(狐裘)的雜亂,暗諷衛國統治者内部矛盾、政令混亂。

三、延伸解釋

  1. 字面含義:狐裘(貴族服飾)的皮毛蓬松散亂,形容外表不整。
  2. 比喻意義:借衣冠不整映射國家治理混亂,如《左傳》中“狐裘尨茸,一國三公”的用法。
  3. 近義詞:狐裘蒙茸、狐裘尨茸(均強調混亂狀态)。

四、示例用法

朱熹在《詩集傳》中曾引用:“或曰,狐裘蒙戎,指衛大夫,而譏其愦亂之意。”,體現其批評政局的語境。

該成語通過服飾細節隱喻政治狀态,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批判性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狐裘蒙戎的意思

《狐裘蒙戎》(hú qiú méng róng)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狐狸的皮裘蔽掩戎裝,比喻僞裝或掩飾,隱藏真實面目。

拆分部首和筆畫

狐(hú):犬字旁(犭),4畫
裘(qiú):衣字旁(衤),12畫
蒙(méng):艸字旁(艹),13畫
戎(róng):戈字旁(戈),5畫

來源

《狐裘蒙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本書籍《戰國策·齊策四》。故事中,齊國大夫管仲去拜訪晉國的晉文公,為了表現自己的儉樸,他故意穿着狐狸皮裘,以掩飾自己内心的野心和虛僞。

繁體

狐皮罩戎(hú pí zhào róng)是狐裘蒙戎的繁體寫法,意思和用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狐裘蒙戎的漢字寫法為「㷸㱛䅶㒷」。

例句

他總是戴着面具,狐裘蒙戎,無人知曉他真實的身份。

組詞

- 狐狸 (hú lí): 指代一種動物,也用于形容狡猾的人。
- 裘皮 (qiú pí): 指動物的皮裘,尤指狐狸的皮裘。
- 蒙受 (méng shòu): 蒙是掩飾或遮蔽的意思,受表示受到或承受,指遭受某種待遇或感受到某種影響。
- 戎裝 (róng zhuāng): 古代士兵的裝備和服飾。

近義詞

用僞裝或掩飾他人真實面目的意思類似于 "掩人耳目"、"改頭換面"。

反義詞

與狐裘蒙戎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 "真實面目" 或 "原形畢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