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活的意思、獨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活的解釋

草名。莖、葉皆有毛。羽狀複葉。花五瓣白色。根可入藥,有鎮痛、發汗、利尿之效。古代以 羌族 地區出産者為最佳,故又名羌活。傳說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故又名獨搖草。《太平禦覽》卷九九二引《本草經》:“獨活一名護羗使者,味苦平,生 益州 。久服輕身。” 晉 王羲之 《雜帖》之五:“石脾入水即乾,出水便溼;獨活有風不動,無風自搖。天下物理,豈可以意求?”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獨活》:“獨活、羌活乃一類二種,以他地者為獨活, 西羌 者為羌活, 蘇頌 所説頗明。”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獨活》﹝釋名﹞:“ 弘景 曰:‘一莖直上,不為風搖,故曰獨活。’《别録》曰:‘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故曰獨搖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獨活,漢語詞典釋義及詳解如下:

一、釋義

獨活(拼音:dú huó)為漢語名詞,指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 pubescens)或同屬近緣植物的幹燥根,是中國傳統中藥材。其名稱源于“一莖直上,不為風搖”的特性,喻其能獨立祛風除濕之功(《本草綱目》)。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2米;複葉羽狀分裂,邊緣有鋸齒;花白色,複傘形花序(《中國植物志》)。
  2. 分布:主産于四川、湖北、陝西等地,生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坡林下(《中華本草》)。

三、藥用價值(《中國藥典》2020版)

四、曆史記載

  1. 《名醫别錄》:首次明确“獨活生益州山谷”,區分羌活與獨活。
  2. 《本草衍義》:指出“獨活色黃,羌活色紫”,奠定二者鑒别基礎。

五、文化意象

在詩詞中常象征堅韌品性,如宋代方回《獨活》詩雲:“五鼎何時遂,容我老深崖”,借其生長環境喻孤高氣節。


參考文獻: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 《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國家藥典委員會官網
  3. 《中華本草》編纂委員會. 中華本草[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陶弘景《名醫别錄》[中醫古籍出版社]
  5. 寇宗奭《本草衍義》[人民衛生出版社]
  6.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網絡擴展解釋

“獨活”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文化概念

  1. 基本含義
    指個體在困境中具備獨立生存與堅持的能力,強調自主性和堅韌精神()。現代語境中延伸為主動選擇獨處的生活方式,如獨自外出享受個人時光()。

  2. 文化延伸
    晉代文獻記載“獨活有風不動,無風自搖”,形容其特性與成語内涵呼應,隱喻人在逆境中的穩定性()。


二、中藥名稱

  1. 植物屬性
    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幹燥根,别名羌活、獨搖草,主産于羌族地區()。

  2. 藥用功效

    • 主治: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冷痛、頭痛牙痛等()。
    • 現代應用:抗血栓、鎮靜催眠,對大腸杆菌等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3. 經典方劑
    《千金方》中的獨活寄生湯,用于肝腎不足型痹症()。


三、用法區分

兩者同詞異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班簿便飯邊庾邴邴冰月伯鸾哺育常好道沖閑傳諷大肉點籌郞底止法兒蕃滋該房公粥鈎摘後涼華凈婚宦奸訛兼善天下夾纾警心絶弦鈞谕钜儒苦箴流酥馬頰河慢闆茅店毛細管娩難逆覩洴澼絖恰如其分青華君然炬塞爾維亞人僿野掃箒星山豆根盛誇設榻飾羔算商太陽年天材條疏鐵墓通厮腳兒鼍鳴鼈應酴清望塵不及忤物鮮煇閑憂狹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