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話中 朝鮮 的開國者。《朝鮮史略·檀君》:“東方初無君長,有神人降于 太白山 檀木下,國人立為君,國號 朝鮮 ,都 平壤 ,徙 白嶽 後,入 阿斯達山 為神,是為 檀君 。” 清 錢謙益 《送别編修鴻訓頒诏朝鮮》詩之五:“ 箕子 墓對 檀君 祠,墓前山色滿城陴。”
檀君是東亞神話體系中的重要文化符號,其概念源自朝鮮半島的建國傳說。根據《東亞神話大辭典》記載,該詞由"檀"(象征神聖樹木)與"君"(統治者)複合構成,原指"栖息于聖木下的君主"。
在《朝鮮民族曆史概論》中,檀君被描述為天神桓因之孫桓雄與熊女結合所生的半神,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鮮國,成為朝鮮民族始祖的圖騰化形象。《朝鮮王朝實錄》記載,高麗王朝時期檀君崇拜被正式納入國家祭祀體系,其神話内核包含"天人感應""族群融合"等哲學思想。
現代語言學研究顯示,檀君神話與阿爾泰語系創世傳說存在結構相似性,反映了古代東北亞民族的文化交融。《東亞文化符號研究》指出,該形象在20世紀被重構為民族精神象征,其語義場延伸至"文明起源""民族團結"等抽象概念。
檀君是朝鮮半島神話傳說中的開國始祖,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檀君(拼音:tán jūn)是朝鮮民族神話中的開國君主,據傳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鮮(檀君朝鮮),定都平壤,在位1500年後隱居為山神,壽命達1908歲。
起源傳說
天神桓雄與熊女結合生下檀君。神話記載熊通過食用艾草和大蒜修煉成人形,與桓雄結合後誕下王儉(即檀君),而虎因未遵守禁忌未能變身。
地理關聯
傳說檀君降生于太白山(早期文獻指妙香山,18世紀後被部分學者附會長白山),後建都平壤,最終隱居于阿斯達山。
“檀”字本義為紫檀木,在神話中可能象征神聖性;“君”指統治者,組合後凸顯其神聖君主地位。
提示:該詞條釋義主要源于神話傳說,相關曆史真實性存在争議。若需進一步了解韓國官方觀點,可查閱《三國遺事》等原始文獻或韓國文化宣傳資料。
跋題備名大同江疊層定向兜銷斷無渡橋貳乘廢寝忘食分校浮食各持己見革滅功臣勾當詭森森鼓金谷芒花堆錦簇懷疑花庭夥犯将慎界練及齡峻險克捷亮荩理産六神丸砻冢輪流魯陽揮日麻木不仁曼延憫默謀結納喊南窗撚香披頭蓋臉前母窮露窮親屈沉榮嬿删取十八高賢衰怠爽朗肅疎亭隧帏幔文星毋類像模象樣閑接肥料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