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thal radius] 距炸點或爆心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炮彈、導彈或其他射彈很可能摧毀目标或殺傷人員
殺傷半徑是軍事術語,指武器爆炸後能夠有效造成破壞或人員傷亡的最大範圍。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核心概念 指從爆炸點(炸點或爆心)到最遠有效殺傷點的直線距離,通常以圓形區域呈現。例如,若某導彈殺傷半徑為500米,則爆炸點周圍500米内的人員和設施可能受損。
影響因素 包括武器威力(如炸藥當量)、爆炸類型(空爆或地爆)、環境條件(地形、障礙物)等。例如,空中爆炸可能因沖擊波擴散更廣而擴大殺傷範圍。
應用場景 軍事領域用于評估武器效能、規劃安全撤離距離,以及制定作戰策略。例如,投彈前需計算殺傷半徑以避免誤傷友軍。
數據參考性 具體數值需結合武器參數實測,不同彈藥差異較大。如手榴彈殺傷半徑通常為15-30米,而大型導彈可達數百米以上。
如需更專業的武器參數,建議查閱軍事裝備手冊或權威數據庫。
殺傷半徑是一個軍事術語,用于描述一個武器或者攻擊的影響範圍,即對目标物造成殺傷的距離。它是指武器爆炸、彈藥發射或攻擊行為産生的殺傷效果能夠波及的範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殺(殳+乂),傷(人+㇒),半(十+八),徑(尤+⺍+⺆)。分别對應的筆畫數為4、7、10、8、3、2。
來源:殺傷半徑一詞最早見于軍事術語中,用來描述軍事攻擊的影響範圍,主要用于軍事戰術的規劃和決策。
繁體:殺傷半徑
古時候漢字寫法:沙傷半徑
例句:在戰争中,一顆炸彈的殺傷半徑可以波及到幾百米範圍内的目标。
組詞:殺傷力、殺傷範圍、危險半徑。
近義詞:殺傷距離、攻擊範圍。
反義詞:安全距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