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 長安 太極宮 中的池名。《新唐書·尉遲敬德傳》:“時帝泛舟 海池 ,王命 敬德 往侍,不解甲趨行在。”《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上方泛舟 海池 , 世民 使 尉遲敬德 入宿衛。” 胡三省 注引《太極宮圖》:“ 太極宮 中凡有三海池, 東海池 在 玄武門 内之東,近 凝雲閣 ; 北海池 在 玄武門 内之西;又南有 南海池 ,近 鹹池殿 。”
“海池”一詞在曆史文獻中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基本定義
海池是唐代長安太極宮中的水池總稱,包含東海池、北海池、南海池三個部分。其位置分别靠近玄武門東側的凝雲閣、玄武門西側及南側的鹹池殿。
曆史事件關聯
在“玄武門之變”中,唐高祖李淵曾泛舟海池,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入宮護衛。此事見于《新唐書·尉遲敬德傳》和《資治通鑒》,凸顯了海池作為宮廷重要場所的地位。
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太平公主命僧人法成引永安渠水修建的放生池,位于唐長安城西市西北(今西安勞動南路附近)。這一海池主要用于宗教祈福活動。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位置或文獻細節,可查閱《新唐書》《資治通鑒》及唐代宮苑研究專著。
《海池》是一個詞彙,指的是一個池塘或湖泊的周圍地區與海洋相接的部分。這個詞在文學中常用來形容景色優美的水域環境。
《海池》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海”和“池”。其中,“海”的部首是水,共9劃;“池”的部首也是水,共6劃。
《海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的文獻中經常出現。中文簡化字中的“海池”與繁體字中的“海池”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海池”一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細節上可能有些差異。
1. 晨光照在海池上,映出一片金光閃閃的景象。
2. 翻過山脈,眼前豁然開朗,一片美麗的海池景色出現在眼前。
1. 海濱:指的是海洋與陸地交界處。
2. 池塘:指的是人工挖掘或形成的水域。
3. 潮濕:指的是濕度較高,容易濕潤的狀态。
4. 海景:指從一定地點可以看到的海洋景色。
1. 海灣:指進入陸地較深處的海洋水域。
2. 海灘:指海洋與陸地相交界處的沙灘。
1. 幹旱:指地區或環境長期缺水。
2. 沙漠:指水資源非常匮乏的地區,幾乎沒有植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