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韻的意思、賦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韻的解釋

猶分韻。指作詩時先規定若幹字為韻,各人分拈,依韻作詩。《南史·曹景宗傳》:“詔令 約 ( 沉約 )賦韻。時韻已盡,唯餘‘競、病’二字。 景宗 便操筆,斯須而成,其辭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嘆不已。” 宋 洪邁 《容齋續筆·作詩先賦韻》:“ 南朝 人作詩多先賦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賦韻”是古代文學創作中的一種術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分韻作詩的傳統方法(主流解釋)

根據《南史·曹景宗傳》等史料記載,賦韻指文人集會作詩時:

  1. 規則設定:先選定若幹字作為韻腳
  2. 分配方式:參與者通過抓阄等方式分得特定韻字
  3. 創作要求:必須嚴格按照所分韻字作詩

典型案例:南朝梁武帝宴飲時,曹景宗分得「競、病」兩個冷僻韻腳,即興創作名句: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二、賦予韻律的廣義理解(補充解釋)

部分現代解釋認為可泛指為作品添加韻律美感,但這種用法較少見于古代文獻,更多指向:

詞源演變

原指分韻作詩(見《南史》),後衍生出韻律創作的含義。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但學術讨論多采用第一種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韻 - 意思及來源

《賦韻》是一個漢字詞彙,由"賦"和"韻"兩個部分組成。"賦"的意思是賦予、賦予作品,通常用于描述賦詩、賦曲等創作行為;"韻"表示押韻或韻律。因此,《賦韻》的意思是按照特定的韻律創作詩歌或詞曲。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韻文創作,特别是詩歌和詞曲。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很多人都以能夠寫出押韻和韻律優美的作品為榮。因此,他們常常會用《賦韻》來形容自己的創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賦韻》的首部"賦"屬于"言"字旁部首,表示與語言有關的意思;筆畫數為12。"韻"部則無部首,由9個筆畫組成。

繁體

《賦韻》的繁體字為「賦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而《賦韻》的古體字是「負韻」。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古代人們對于文字的用筆方式,以及每一個漢字背後的文化内涵。

例句

1. 他按照特定的韻律和格律寫出了一篇《賦韻》的詩歌。

2. 這首詞曲的《賦韻》非常出色,起到了很好的感染力。

3. 他在創作《賦韻》時經常遇到難題,但他從未放棄。

組詞

賦詩、賦曲、賦文、賦樂、賦予、韻律、韻文、韻腳、韻書、韻格。

近義詞

押韻、韻母、韻部、韻文、韻律。

反義詞

不押韻、不韻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