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敕的意思、匡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敕的解釋

見“ 匡勑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匡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kuāng chì,意為“見‘匡勑’”()。其中“匡”有糾正、輔助之意,“勑”同“敕”,指告誡、命令,因此“匡敕”可理解為糾正并告誡 或整頓命令。

  2. 文獻用例
    明代劉宗周的詩句“是用鮮覆敗,危途自匡敕”()中,“匡敕”用于描述在危險境遇中自我規誡或整饬的行為,體現其語境中的動态含義。

  3. 結構分析

    • 匡:常見于“匡正”“匡扶”等詞,強調修正、輔助。
    • 敕:多指帝王诏令,如“敕令”,引申為嚴肅的告誡。
  4. 相關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匡勑”的詳細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匡敕是什麼意思

匡敕(kuāng chì)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含義是糾正、修正皇帝的谕令或诏書。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匡敕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匚和曰。其中,匚部表示"匡正",曰部表示"說話"。

匡敕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匚部3畫,曰部9畫。

來源

匡敕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夬》篇中,後來被引申為糾正皇帝诏書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匡敕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匡敕的基本形狀保持一緻。古代漢字的字形更加繁複,加上獨特的筆畫順序和結構。這些變化主要出現在細節和連筆的方式上。

例句

1. 皇帝聽到臣子的建議後,下達匡敕,糾正了之前的錯誤。

2. 大臣向皇帝上書,請求匡敕,以改善國家政策。

組詞

1. 匡正(kuāng zhèng):糾正、改正

2. 敕書(chì shū):皇帝的诏書、谕旨

3. 敕令(chì lìng):皇帝下發的命令、法令

近義詞

糾正、改正、更正、更改

反義詞

批示、指示、答複、回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