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抄襲的意思、抄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抄襲的解釋

(1) [plagiarize;copy; borrow]∶照抄别人的,當做自己的

抄襲别人的文章

(2) [launch a surprise attack on the enemy by ****** a detour]∶包抄奔襲

抄襲頑匪

詳細解釋

(1).繞道襲擊敵人。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一折:“隻消遣 彭越 抄襲 楚 軍糧道, 項王 必親擊之。”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每逢抄襲埋伏,要約期會,雖一走卒,能按圖心領其意,不緻歧誤。”

(2).竊取别人所作文字以為己作。《西湖佳話·白堤政迹》:“送來這些詩,不是陳腐,就是抄襲,若要新奇,便裝妖作怪,無一首看得上眼。”《紅樓夢》第八四回:“那些童生都讀過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襲。” 葉聖陶 《倪煥之》十四:“自來所謂大家的文章,除掉衛道的門面話,抄襲摹拟而來的虛浮話,還剩些什麼東西?”

(3).謂不顧客觀情況,照搬或沿用别人的思想、方法、經驗等。 陶行知 《我們對于新學制草案應持之态度》:“建築最忌抄襲;拿别人的圖案來造房屋,斷難滿意。”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甚至于有人竟想抄襲*********的制度來光複 孔 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抄襲”是現代漢語中具有法律與道德雙重屬性的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定義,其核心含義指“未經授權,擅自複制他人作品或成果當作自己的”。該行為包含三個構成要件:實質性相似内容、接觸原創作品的可能性、缺乏合法授權。

從詞源學考證,“抄襲”由“抄”與“襲”複合構成。《說文解字》中“抄”作“叉取也”,本義為掠取;“襲”在《玉篇》釋為“重衣也”,引申為重複疊加。二者結合最早見于明代文獻,特指科舉考試中的舞弊行為,後經語義泛化延伸至知識領域。

在法律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20年修正)第五十二條明确将抄襲界定為“剽竊他人作品”,對應民事賠償與行政處罰雙重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進一步規定,判定标準包括接觸可能性與實質性相似兩個維度。

學術研究領域,教育部《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2016年)将抄襲細化為直接複制、改寫重組、翻譯轉換三種類型,特别強調“未标明出處使用他人觀點達五連貫句或全文15%即構成侵權”。國際學術界依據《芝加哥手冊》标準,将抄襲行為分為文字抄襲、觀點剽竊、自我剽竊等七種形态。

社會影響層面,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2023年統計數據顯示,文學領域抄襲糾紛年均增長18.6%,網絡内容抄襲率高達43.7%。這種行為不僅破壞創新生态,更造成年經濟損失逾50億元。文化部《關于完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的實施意見》特别強調建立抄襲行為信用懲戒機制,推動形成“不敢抄、不能抄、不想抄”的社會共識。

網絡擴展解釋

“抄襲”是指未經授權或未正确标注來源的情況下,将他人的作品、觀點、數據、創意等全部或部分據為己有的行為,通常涉及學術、藝術、商業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抄襲的核心定義


2. 抄襲的類型


3. 法律與道德後果


4. 如何避免抄襲


5. 争議與灰色地帶


若涉及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款,建議咨詢專業人士或查閱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軸傳檄辭力村村勢勢戴翼大撈一把德量低簌東馳西撞東牀客對對子風機富重豪豨诃多赫赫赤赤劾系荷帙輷輘畫荻教子簧蠱畫神會師淨白儆勵衿録糾缦口鋒匡床狂走庫緞諒實流火面诮内奄舽艭拼死拼活撲克牌清恙青陰秦越肥瘠遒迅湫溢鋭挫氣索散樂傷悴谥法水上運動姝麗松雪道人筍衣台謝台馭騰根退過晚堂饷米祥英下秩洗垢匿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