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agonsis by feeling the pulse] 中醫通過切脈來診斷疾病的方法
脈診是中醫診斷學的核心方法之一,主要通過切按患者脈搏來探查脈象變化,進而推斷疾病狀态。以下從定義、原理、操作及臨床意義等方面詳細解釋:
脈診又稱“切脈”“按脈”“持脈”,屬于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的切診範疇。其核心是通過觸按患者桡動脈的寸口部位(手腕内側),感知脈動特征,分析髒腑氣血狀态。
脈診起源于古代對全身經絡的全面檢查(如十二經診法),後逐漸簡化為獨取寸口法。西漢名醫淳于意總結20餘種脈象,奠定了脈學基礎。
脈診是中醫獨特的診斷手段,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其通過“以脈測内”的方式,将人體氣血狀态外顯為可感知的脈象,成為辨證論治的關鍵依據。如需進一步了解脈象分類或學習技巧,可參考權威中醫典籍或臨床培訓資料。
《脈診》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通過觸摸、觀察和判斷人體脈搏的變化來診斷身體健康狀況的醫學方法。
《脈診》是由部首“肉”和部首“言”組成的,其中“肉”部表示與肉體相關的事物,而“言”部則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它的拆分筆畫為11畫。
《脈診》一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内經》中,此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醫學經典之一,記載了古代醫學的理論與實踐。《脈診》這個詞在漢字的繁體中并沒有變化,仍然為“脈診”。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脈診》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發生寫法的變化,仍然以現代書寫形式呈現。
醫生通過脈診來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
脈搏、診斷、症狀、健康、醫學。
脈象、脈診法。
非脈診、目測診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