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石的意思、負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石的解釋

《莊子·讓王》:“﹝ 務光 ﹞乃負石自沉於 盧水 。”《荀子·不苟》:“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 申徒狄 能之。”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念孫 曰:“負,抱也。謂抱石於懷中而赴河也。”後以“負石”指抱石投水。示必死之決心。《晉書·王坦之傳》:“枯槁之生,負石之死,格諸中庸,未入乎道,而況下斯者乎!” 宋 晁補之 《冰玉堂辭》:“嗟若士之弗獲兮,羌何忿而負石?” 陳三立 《賓南伯弢皆有見和遣興之作掇此酬之》詩:“居夷莫問乘桴事,掌夢難招負石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石"是漢語中具有複合意象的詞彙,其核心語義可從字源和語用兩個層面解析。從構詞法分析,"負"的本義為"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說文解字》),後引申出背負、承擔之意;"石"在甲骨文中象形山崖下石塊之形(《字源》),指天然礦物硬塊。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字面意為"背負石塊"。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主要有三重引申義:其一指代極端行為,《莊子·雜篇》載"負石自投于河"的寓言,比喻自尋絕路的愚行;其二象征沉重負擔,《昭明文選》注引李善言"負石填海,喻愚公之志",轉喻難以實現的願望;其三在道教典籍中特指修煉法門,《雲笈七籤》記載"負石登山"為道家淬體之術。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文學性用法,常見于形容不切實際的目标或過重壓力。

語義流變方面,《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将"負石"釋義為:"①背負石頭;②比喻擔負重任或承受沉重壓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16)則補充其特指"自沉于水的極端行為"。需注意該詞屬書面雅言,日常口語中鮮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負石”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詞義

指“抱石投水”,象征以必死的決心赴難或明志。這一行為多出現在忠烈、節義之士的典故中,表達甯死不屈的決絕态度。

二、出處溯源

  1. 《莊子·讓王》:記載隱士務光因不願接受王位,“乃負石自沉于盧水”,成為該詞的經典出處。
  2. 《荀子·不苟》:提到申徒狄“懷負石而赴河”,王念孫注解“負”即“抱”,強調懷抱重石沉河的壯烈行為。

三、文學應用

古代文人在作品中常借此意象表達氣節:

四、現代理解

現代漢語中,“負石”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以極端方式堅守信念的行為,如:“他如同負石之士,以生命捍衛了理想。”


注:該詞屬于文言色彩較重的詞彙,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昌白淨暴騰跰趾不刊之論攙占癡鼠拖姜丹籞芳譽鳳花錦風簡膏肪共姜故識嘿奪化輯駕靈濟代解桎借箸籍設鸠形鹄面酒佐紀載老鲗溜樂湛流言飛語每日間綿紙穆桂英挂帥念望擰勁兒拟喻匹比啟瞶振聾青蓮宮清慮秋榮熱炒儒兒生旋生洲深間神龍見首不見尾手帖梳攏四面楚歌私譴送席隨俗沈浮太上老君桃都缇齊退谷望子成龍線段翔鳥向夕纖佻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