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鹾簋的意思、鹾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鹾簋的解釋

盛鹽的器皿。 唐 陸羽 《茶經·器》:“鹺簋以瓷為之,圓徑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貯鹽花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鹾簋”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由“鹾”和“簋”兩字組成:

  1. 鹾(cuó)
    本義指鹽,後引申為與鹽相關的事務。例如“鹾政”指鹽務管理,“鹾商”指鹽商。在古漢語中,“鹾”也常用來形容味道鹹或刺鼻。

  2. 簋(guǐ)
    是古代盛放食物的青銅器或陶器,圓口、雙耳,常見于祭祀或宴飨場合。《周禮》記載“簋”為禮器之一,與“鼎”配合使用(如“九鼎八簋”)。

組合釋義
“鹾簋”字面可理解為“盛鹽的簋”,推測為古代存放鹽的專用容器,可能與鹽的儲存、祭祀禮儀或鹽政制度相關。由于該詞未見于常見古籍或權威辭書,具體使用場景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證。

建議
若您是在特定文獻中遇到此詞,可提供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若為學術研究,建議查閱《周禮》《鹽鐵論》等涉及古代鹽務或禮制的典籍,或咨詢考古、曆史學專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鹾簋 (cuó guī) 是一個漢字詞語,它通常被用來表示“鹽罐”。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鹿部和犬部。鹿部表示與鹿相關的字義,犬部表示與犬相關的字義。根據筆畫計算,「鹾簋」總共有19個筆畫。 「鹾簋」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完全清楚。相傳它最早是用來指代古代盛放王侯食物的器皿。繁體字“鹾簋”在寫法上與簡體字沒有太大區别。 在古時候,書寫漢字的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當中,「鹾簋」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然而,這些細微的變化并不影響這個詞彙的基本含義。 以下是關于「鹾簋」的一些例句: 1. 他拿起鹾簋,撒了一些鹽在菜裡。 2. 我的祖輩常常将鹾簋放在餐桌上供應家人使用。 與「鹾簋」相關的其他詞語包括: 1. 鹾 (cuó) - 鹽 2. 甕 (wèng) - 用來盛放東西的陶器罐 3. 盆 (pén) - 一種淺而寬的容器,常用于盛放水或食物 與「鹾簋」相反的詞語是很難确定的,因為它的意思相對獨特。然而,如果我們考慮到一種表示缺乏鹽的情況,我們可以将「有鹽」作為與「鹾簋」相對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若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