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鹾簋的意思、鹾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鹾簋的解釋

盛鹽的器皿。 唐 陸羽 《茶經·器》:“鹺簋以瓷為之,圓徑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貯鹽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鹾簋”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複合詞彙,由“鹾”和“簋”兩部分構成,指代與鹽相關的盛放器具。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單字釋義

    • 鹾(cuó):本義為鹽,引申指鹹味或制鹽工藝。《說文解字》釋為“堿也,從鹵差聲”,表明其與鹵(鹽鹵)相關。
    • 簋(guǐ):古代盛放食物的青銅器或陶器,圓口兩耳,常見于祭祀、宴飨場合。《周禮·地官》記載“舍人掌簋簠之實”,可見其禮儀功能。
  2. 詞義解析

    組合成“鹾簋”後,特指古代用于盛放鹽的專用容器。此類器物多見于商周時期貴族生活場景,兼具實用與禮制意義,例如《禮記·曲禮》中“鹽曰鹹鹾”,暗示鹽的儲存需專用器皿。

  3. 文化背景

    鹽在古代是重要物資,兼具調味、防腐及祭祀功能。以“簋”盛鹽,既體現古人對鹽的珍視,也反映禮制中對器物使用的嚴格規範,如《儀禮·聘禮》所述“鹽在右,坐奠于簋”。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鹾簋”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由“鹾”和“簋”兩字組成:

  1. 鹾(cuó)
    本義指鹽,後引申為與鹽相關的事務。例如“鹾政”指鹽務管理,“鹾商”指鹽商。在古漢語中,“鹾”也常用來形容味道鹹或刺鼻。

  2. 簋(guǐ)
    是古代盛放食物的青銅器或陶器,圓口、雙耳,常見于祭祀或宴飨場合。《周禮》記載“簋”為禮器之一,與“鼎”配合使用(如“九鼎八簋”)。

組合釋義
“鹾簋”字面可理解為“盛鹽的簋”,推測為古代存放鹽的專用容器,可能與鹽的儲存、祭祀禮儀或鹽政制度相關。由于該詞未見于常見古籍或權威辭書,具體使用場景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證。

建議
若您是在特定文獻中遇到此詞,可提供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若為學術研究,建議查閱《周禮》《鹽鐵論》等涉及古代鹽務或禮制的典籍,或咨詢考古、曆史學專家。

别人正在浏覽...

驫驫熛焱撥頭不可多得裁剪蒼茫摻撾車擔吃教怵栗脣揭齒寒椿堂春遊摧撲德淺行薄底極鼎昌躲清閑凡庸非昔是今風涼人分枝高議攻土貫繩黃天霸胡天堅壯伎兒驚心吊膽急迫激涴崛地而起潰崩魁橫枯冢陵陰梨蕊旅鴻瞑目蜜玺默意泥窪子起除懃恪秋飈榮瘁阮家貧若何三角鐵沙龍師出無名手工業踏凳潭拖五觳五花诰像法纖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