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t all]∶完全
我根本就不贊成你的主張
(2) [simply]∶簡直;從來
奴隸主根本不把奴隸當人看待
這種事我根本沒幹過
(3) [thoroughly]∶徹底
必須根本改變這裡的落後面貌
(1).植物的根幹。 宋 梅堯臣 《送孫曼卿赴舉》詩:“欲變明年花,曾不根本移。”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俎》:“枝葉之枯,必在根本。” 魯迅 《野草·題辭》:“根本不深,花葉不美。”
(2).事物的根源,基礎,最主要的部分。《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 翦 為宿将, 始皇 師之,然不能輔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緻圽身。” 宋 蘇轼 《乞留顧狀》:“給事中 顧臨 ,資性方正,學有根本。”《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不如回去商議置買些田産,做了根本,将餘下的再出來運算。” 魯迅 《書信集·緻胡適》:“其根本見《太平廣記》卷四六七《李湯》條。”
(3).來由。《西遊記》第三九回:“他的一節兒起落根本,我盡知之。”
(4).全然。 巴金 《寒夜》三:“而且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時候他應該下樓去吃飯。”
(5).從來;本來。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圍繞我們的社會,根本就容不下一個處處露出本來面目的好人。”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但是,說着說着,忽然間他竟忘情地對 林道靜 凝視起來,好像他根本不是在談話。”
(6).徹底。如:問題已經根本解決。不良風氣已經根本改變。
“根本”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根本”一詞在漢語中含義豐富且重要,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義項: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指事物的基礎、本源或起決定性作用的主體。例如:“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強國之根,二者相輔相成構成國家發展的根本。”《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将其解釋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也指出其核心含義為“事物的根源、基礎或最主要的部分”。
主要的;重要的
作為形容詞,表示關鍵性的、起主要作用的。例如:“解決民生問題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務。”《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主要的;重要的”。
本來;從來;始終;全然(多用于否定句)
作為副詞,強調從始至終的狀态,常用于否定或加強語氣。例如:“他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或“我根本不同意這個觀點。”《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本來;從來(多用于否定式)”和“從頭到尾;始終;全然(多用于否定式)”。《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也強調了其副詞用法,表示“自始至終;完全(多用于否定)”。
徹底
作為副詞,表示完全、徹底地。例如:“問題必須根本解決。”《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徹底”。
總結與用法提示:
“根本”的核心在于強調事物的基礎性、源頭性、重要性或徹底性。其名詞用法側重“根基”和“主體”,形容詞用法強調“關鍵性”,副詞用法則突出“始終、完全”或“徹底”的含義,且副詞用法在否定句中尤為常見。理解其在不同語境中的具體指向,有助于更準确地運用該詞。
權威來源參考:
“根本”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根本”指事物的根源、根基或本質,強調最基礎、最重要的部分。例如:
名詞
表示事物的本源或核心部分,如:
"必須從根本考慮問題"
形容詞
形容起決定性作用的部分:
"最根本的問題"
副詞
① 完全/徹底(多用于肯定):
"問題已根本解決"
② 從來/全然(多用于否定): "我根本不贊成"
"奴隸主根本不把奴隸當人"
"根本原因需要深究"
可通過滬江詞典或漢典查看更多例句。
百步燈寶幄鼻笑部門怅惘抽風踹砑畜仁耽古道洽墊被惡輪蕃嶽豐饋幹溷篙頭高譽梗滞貢事桂殿蘭宮鬼關鬼花狐歸來杭子黃素書化外華整畫妝漸苞疾風彰勁草噤閉九二極小狼崽黎幔靈網迷頭認影抹腹牧司内在因素弄送搦筆乾落得譴卻崎峭勸奬搉沽雀瓦忍管镕化稍縱即逝世講熟練摅頌嗣産踏春踢弄帷車尉佗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