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t all]∶完全
我根本就不赞成你的主张
(2) [simply]∶简直;从来
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
这种事我根本没干过
(3) [thoroughly]∶彻底
必须根本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1).植物的根干。 宋 梅尧臣 《送孙曼卿赴举》诗:“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鲁迅 《野草·题辞》:“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2).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 翦 为宿将, 始皇 师之,然不能辅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致圽身。” 宋 苏轼 《乞留顾状》:“给事中 顾临 ,资性方正,学有根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如回去商议置买些田产,做了根本,将餘下的再出来运算。”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
(3).来由。《西游记》第三九回:“他的一节儿起落根本,我尽知之。”
(4).全然。 巴金 《寒夜》三:“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时候他应该下楼去吃饭。”
(5).从来;本来。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出本来面目的好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但是,说着说着,忽然间他竟忘情地对 林道静 凝视起来,好像他根本不是在谈话。”
(6).彻底。如:问题已经根本解决。不良风气已经根本改变。
“根本”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根本”一词在汉语中含义丰富且重要,主要包含以下核心义项: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指事物的基础、本源或起决定性作用的主体。例如:“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根,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国家发展的根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将其解释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也指出其核心含义为“事物的根源、基础或最主要的部分”。
主要的;重要的
作为形容词,表示关键性的、起主要作用的。例如:“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主要的;重要的”。
本来;从来;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句)
作为副词,强调从始至终的状态,常用于否定或加强语气。例如:“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或“我根本不同意这个观点。”《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本来;从来(多用于否定式)”和“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也强调了其副词用法,表示“自始至终;完全(多用于否定)”。
彻底
作为副词,表示完全、彻底地。例如:“问题必须根本解决。”《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彻底”。
总结与用法提示:
“根本”的核心在于强调事物的基础性、源头性、重要性或彻底性。其名词用法侧重“根基”和“主体”,形容词用法强调“关键性”,副词用法则突出“始终、完全”或“彻底”的含义,且副词用法在否定句中尤为常见。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指向,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该词。
权威来源参考:
“根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根本”指事物的根源、根基或本质,强调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例如:
名词
表示事物的本源或核心部分,如:
"必须从根本考虑问题"
形容词
形容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
"最根本的问题"
副词
① 完全/彻底(多用于肯定):
"问题已根本解决"
② 从来/全然(多用于否定): "我根本不赞成"
"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
"根本原因需要深究"
可通过沪江词典或汉典查看更多例句。
爱屋及乌白鱼赤乌邦圻布施廛税蝉媛臣宰打手式店舍彫骚雕世駧駾独守放僻邪侈范物泛下丰颀负惭附缘寒砚浩侈宦夫环缭诲谷豁露姜后脱簪讲习徼劫皎然鸡窗君辱臣死良宰六霙乱扎扎卢蒲媚蝶穆天子被发佯狂擒生踏伏三疾赏眺少私寡欲胜负兵家之常试心双日叔待水牢熟套悚跂松墙松实素木宿胥颓幽驮筐委重投艰五浊恶世县廷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