硌蹴的意思、硌蹴的詳細解釋
硌蹴的解釋
方言。蹲。 梁斌 《紅旗譜》十:“ 老驢頭 正在房後頭硌蹴着腿兒抽煙。” 梁斌 《播火記》四四:“ 朱老忠 和這個遊擊小隊,硌蹴在大墳頂上,看着北方 賈湘農 走去的地方,呆呆地出神。”
詞語分解
- 硌的解釋 硌 ò 山上的大石。 硌 è 凸起的硬東西跟身體接觸,使身體感到難受或受到損傷:硌腳。硌牙。硌得難受。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蹴的解釋 蹴 ù 踢:蹴鞠(踢球)。 踏:蹴踏。一蹴而就。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硌蹴”是一個具有鮮明方言色彩的詞彙,主要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如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地)使用。它不是一個在普通話中廣泛使用的标準詞彙,因此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等全國性規範詞典收錄。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 核心含義(動詞)
“硌蹴”最常見的用法是動詞,意思是“蹲” 或“蹲着”。它描述的是人雙腳着地,臀部貼近腳後跟而不着地的姿勢,通常帶有一種隨意、休息或停留片刻的意味。
- 例句:
- “他累了,就靠牆根硌蹴那兒歇會兒。”
- “幾個老漢在村口大樹底下硌蹴着聊天呢。”
- “别老硌蹴着,站起來活動活動。”
這個動詞義項是其最核心、最廣泛使用的意思。它體現了方言詞彙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比普通話的“蹲”更具口語化和地方特色。
二、 引申含義(名詞)
在部分地區,“硌蹴”有時也用作名詞,指“蹲着的姿勢” 或“蹲着的地方”。這種用法相對動詞用法較少見。
- 例句:
- “他那個硌蹴的姿勢看着就難受。”(指姿勢)
- “找個硌蹴的地方等車。”(指可以蹲着的地方)
三、 方言特性與使用範圍
“硌蹴”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方言詞,尤其在華北、西北地區的農村或市井口語中非常活躍。其使用帶有濃厚的地方生活氣息和鄉土情調。在正式場合或書面語中極少出現。
四、 詞源探讨(推測)
關于“硌蹴”的詞源,沒有非常确切的權威考證。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它可能由兩個表示動作或狀态的語素構成:
- “硌” (gè): 本義指凸起的硬物接觸身體感到不舒服或受到頂壓。在“硌蹴”中,可能引申為身體(主要是腳或腿)承受着身體的重量,接觸地面或保持某種姿勢帶來的感覺。
- “蹴” (cù): 本義指“踢”,但在古漢語和方言中也有“踏”、“踩”或表示腳部動作的含義。在“硌蹴”中,可能指腳部着地的狀态。
兩個字組合起來,“硌蹴”形象地描繪了蹲着時腳部承重、身體蜷縮的狀态。這種構詞方式體現了漢語方言詞彙的具象性和合成性特點。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本): 這部由李榮教授主編的大型方言詞典是漢語方言研究的權威工具書。它收錄了大量方言詞彙,并在相關方言分卷(如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晉語等卷)中對“硌蹴”或類似發音(如“圪蹴” gējiu)表示“蹲”的詞條有詳細記錄和解釋。該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持編纂,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李榮 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 地方方言志/辭典: 如《山東方言詞典》、《河北方言詞彙編》、《河南方言研究》、《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陝西方言大詞典》等地方性方言研究著作中,均會收錄并解釋“硌蹴”這個在當地常用的方言詞,描述其具體發音、使用區域和含義。這些著作通常由各省的語言文字工作機構、高校或研究機構的方言學者編寫,是研究特定區域方言的可靠依據。 (來源: 各省相關語言研究機構或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方言志、方言詞典。例如: 錢曾怡 主編. 山東方言詞典.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7.)
- 語言學學術論文: 在漢語方言學、詞彙學的研究論文中,特别是關于北方官話詞彙特征、方言動詞研究的論文裡,常會以“硌蹴”作為方言特色詞的例證進行分析。這些論文發表在《方言》、《中國語文》等語言學核心期刊上。 (來源: 相關語言學學術期刊,如《方言》季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辦)、《中國語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辦)等期刊中發表的方言研究論文。)
“硌蹴”是一個生動的北方方言詞彙,核心意思是“蹲”或“蹲着”,有時也指“蹲的姿勢”或“蹲的地方”。它承載着特定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氣息,是漢語方言詞彙豐富性和多樣性的體現。理解和使用這個詞,需要結合其特定的方言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硌蹴”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區使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讀音:gè cù(注音:ㄍㄜˋ ㄘㄨˋ)。
- 詞義:意為“蹲”,指身體下蹲的動作,常用于口語表達。
語境與用法
-
文學作品中的例子:
- 梁斌在《紅旗譜》中寫道:“老驢頭正在房後頭硌蹴着腿兒抽煙”,描述人物蹲着抽煙的動作。
- 《播火記》中也提到:“朱老忠和這個遊擊小隊,硌蹴在大墳頂上”,表現人物蹲伏的狀态。
-
方言特點:
- 該詞多用于北方方言,尤其是河北、山東等地,帶有鄉土氣息,常見于描述日常動作或農事場景。
補充說明
- 單字“蹴”的含義:單獨“蹴”(cù)在古漢語中有“踩、踏”“踢”(如“一蹴而就”)等義,但方言中與“硌”組合後意義特定化,僅指“蹲”。
若需進一步了解“蹴”的其他用法(如古漢語或現代通用義),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方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難防半百傍徨半宿寶氣苞丘卑視邊詞草頭蟲絲搭救大酺底居凍雷鈍根苗敦圉踱方步風漢瘋儍幹俸港澳同胞鬼社還軸鶴霧見存郊辭繳獲姣冶箕疇謹案九裂聚口開列狂山虧缺括厲諒士隆顔蹑悄悄捏素遷冢仍舊貫人文科學戎虜沙壩擅價少有輋民神獸門十旬霜采泰山石敢當潭府田窦貼身子土特産委笄文示相逢狹路小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