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天子郊祭天地神祇的祝辭。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 文王 受天命而王天下,先郊乃敢行事,而興師伐 崇 。其《詩》曰:‘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此郊辭也。”
“郊辭”是古代祭祀活動中使用的一種特定祝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郊辭”指古代天子在郊外祭祀天地神祇時所用的祝辭,屬于祭祀禮儀的組成部分。其中“郊”指都城外的區域,“辭”即祭祀時誦讀的文辭。
文獻出處與例證
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記載,周文王在郊祭後讨伐崇國時,曾引用《詩經·大雅》中“芃芃棫樸,薪之槱之”作為郊辭,表達對天命的遵從。
用途與意義
郊辭主要用于溝通人神,強調君主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其内容多與頌揚自然神祇、祈求國泰民安相關,具有政治與宗教雙重屬性。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郊祭流程或相關文獻,可參考《春秋繁露》等漢代典籍記載。
《郊辭》是指古代中國帝王在祭祀祖先時所唱的一種辭讓文辭。
《郊辭》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6。
《郊辭》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周官》中,記載了周朝的祭祀儀式,後來成為古代帝王的祭文之一。
《郊辭》的繁體字為「郊辭」。
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不同,不同朝代和地區的書法風格也會影響字的形狀。關于《郊辭》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的具體細節,本文無法詳細給出。
1. 古代帝王每年農曆正月舉行隆重的《郊辭》儀式,以祭祀高祖先。
2. 《尚書·周書·周官》中記載的《郊辭》内容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
郊祀、辭章、文辭、詩辭。
《禮記·郊特牲禮》。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将其與非宗教性的文辭相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