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蕭的意思、寥蕭的詳細解釋
寥蕭的解釋
冷落;冷清。《晉書·庾翼傳》:“ 翼 報曰:‘ 殷君 始往,雖多驕豪,實有風力之益,亦似由有佳兒、弟,故不令物情難之。自頃以來,奉公更退,私累日滋,亦不稍以此寥蕭之也。’” 清 趙翼 《偶題》詩:“風雨寥蕭晝掩廬,一編吟到夜窗虛。”
詞語分解
- 寥的解釋 寥 á 稀少:寥寥無幾。寥落(稀少,冷落,如“疏星寥寥”)。寥若晨星。 靜寂,空虛:寂寥。寥廓(高遠空曠)。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蕭的解釋 蕭 (蕭) ā 即“艾蒿”。 冷落,沒有生氣的樣子:蕭然。蕭瑟。蕭索。蕭飒。蕭森。蕭騷。蕭疏。蕭條。 〔蕭蕭〕a.象聲詞,形容馬叫聲或風聲,如“風蕭蕭兮易水寒”;b.頭發花白稀疏的樣子,如“華發蕭蕭老
專業解析
“寥蕭”是一個古典雅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景物的寂寥、蕭條之态,帶有清冷、空曠、稀疏的意境。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 寥:
- 本義指空虛、寂靜,如《說文解字》釋為“空虛也”。
- 引申為稀少、冷清,如“寥若晨星”。
- 蕭:
- 本義指艾蒿類植物,後借指冷落、荒涼,如《詩經·小雅》中“蕭蕭馬鳴”表風聲凄清。
- 引申為蕭條、衰敗之意,如“滿目蕭然”。
二、詞義解析
“寥蕭”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寂寥與蕭條的雙重意境:
- 空間感:形容環境空曠無人煙,如荒原、秋野的冷清景象。
- 氛圍感:傳遞凄清、落寞的情緒,多見于描寫自然或人文景觀的衰敗之态。
例:杜甫《後出塞》中“寥蕭古塞冷”,描繪邊塞蒼涼肅殺之景。
三、文學語境中的運用
該詞屬書面雅語,多見于古典詩文:
- 寫景:如“深秋草木寥蕭”,刻畫草木凋零的蕭索畫面。
- 抒情:借景烘托孤寂心境,如“庭院寥蕭,獨對殘燈”。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收錄該詞,釋義為“冷落;蕭索”。
四、近義詞辨析
- 寂寥:側重寂靜無聲,情感濃度更高(如柳宗元“寂寥無人”)。
- 蕭條:偏重經濟衰敗或景象荒蕪(如“市井蕭條”)。
- 寥蕭:更具文學畫面感,融合空間寂寥與視覺蕭瑟的雙重意象。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寥”為“稀少;靜寂”,“蕭”為“冷落;衰敗”。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綜合釋例古漢語複合詞用法。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分析“蕭”的草木意象引申義。
-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明确“寥蕭”為“冷清蕭條”義。
注:因該詞屬典藏詞彙,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多現于文學創作或曆史文本解讀中。
網絡擴展解釋
“寥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áo xiāo,主要用于形容環境或氛圍的冷清、蕭條。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寥蕭”意為冷落、冷清,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象或社會環境的寂靜、荒涼狀态。例如,可形容秋日蕭瑟的庭院,或人煙稀少的街巷。
2.古籍出處
- 在《晉書·庾翼傳》中,曾用“寥蕭”描述一種因私事累積而導緻的冷清境況:“自頃以來,奉公更退,私累日滋,亦不稍以此寥蕭之也。”。
- 清代趙翼的《偶題》詩則通過“風雨寥蕭晝掩廬”一句,渲染了風雨交加時書齋的孤寂氛圍。
3.詩詞用例
古代詩詞中,“寥蕭”常被用來增強意境:
- 王安石《古寺》:“寥寥蕭寺半遺基,遊客經年斷履綦。” —— 描繪古寺的荒涼。
- 魏了翁《賀新郎》:“歎滿城,闌風去雨,寂寥蕭瑟。” —— 表現風雨後城市的冷清。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蕭索、寂寥、冷落。
- 反義詞:繁華、喧鬧、熱鬧。
“寥蕭”通過簡練的二字,生動傳遞出一種孤寂、疏離的意境,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需更多詩詞例證或古籍引用,可參考中的具體詩句。
别人正在浏覽...
百壹邦事表演賽步韻殘日噇吃攢集大間歇泉刀俎訂賣鬥臣鬥儲斷詞笃思堵噎而今風期剛健擱手宮坊國營經濟憾恨赫熾胡氛绛仙間行菁菁決勝車郡地孔多老蠶作繭羸毀柳範柳絮才高漭滉帽衫摩诃南湖擬不于倫佥人清飇塞人贍表子賞信罰必山麝山溪識荊恨晚收買書幌瞬目訟曹算是讨蹙危言覈論溫谷蕪薉仙閣顯谥先天性免疫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