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臯蘭的意思、臯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臯蘭的解釋

亦作“皐蘭”。1.澤邊的蘭草。《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皐蘭被徑兮斯路漸。”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 晉 成公綏 《嘯賦》:“藉皐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

(2).山名。在今 甘肅省 蘭州市 南。《漢書·霍去病傳》:“轉戰六日,過 焉支山 千有餘裡,合短兵鏖 皐蘭 下。” 南朝 梁元帝 《鄭衆論》:“況復風生 稽落 ,日隱 龍堆 , 翰海 飛沙, 臯蘭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試出塞》詩:“辛苦 臯蘭 北, 胡 霜損 漢 兵。”

(3).舊縣名。即今 甘肅省 蘭州市 。 漢 設 金城縣 , 明 為 蘭縣 , 清 改 臯蘭縣 。 清 姚鼐 《<停雲堂遺文>序》:“ 臯蘭 王誡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聰明才傑士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臯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澤邊的蘭草
    作為植物名稱,“臯蘭”指水邊或沼澤地生長的蘭草。該用法最早見于《楚辭·招魂》中的“臯蘭被徑兮斯路漸”,魏晉時期阮籍、成公綏等文人也曾用此意象表達自然景緻,如“清露被臯蘭,凝霜霑野草”(《詠懷》)。

  2. 山名(甘肅省蘭州市南)
    “臯蘭山”是蘭州南部的著名山脈,漢代霍去病曾在此征戰,史載“合短兵鏖臯蘭下”(《漢書·霍去病傳》)。匈奴語中“臯蘭”意為“天”,與祁連山同源,體現其地理重要性。

  3. 舊縣名(今甘肅省蘭州市)
    “臯蘭縣”始設于清代乾隆年間,因山得名,是蘭州曆史上的行政區域。其轄境曆經調整,1913年後逐步演變為現今蘭州市的主體部分。

詞源補充:部分文獻提及“臯蘭”可能為匈奴語譯詞,與“祁連”(匈奴語“天”)相關,反映了古代西北地區多民族語言交融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臯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臯蘭》是一個可以指代地名或人名的詞彙。根據不同的語境,它可以表示具體的地理位置或人的姓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臯蘭》由“⺥”和“月”兩個部首組成。 部首“⺥”,讀作“⺥子”,意為“羊”。 部首“月”,讀作“月亮”,意為“肉”。 來源: 《臯蘭》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的地名或姓氏。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名字,可能因地理環境或家族出身而得名。 繁體: 《臯蘭》的繁體字為「皐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寫法中,還有一種表達《臯蘭》的方式是使用古漢字。它的古漢字寫法為「皐覽」。 例句: 1. 我上次去了臯蘭山,風景真美。 2. 他的名字叫做臯蘭,聽起來很有氣質。 組詞: 與《臯蘭》相關的組詞有: 1. 臯臺(gāo tái):指古代山頂上的高台。 2. 臯水(gāo shuǐ):指古代的水名,也可以指某個地區的河流。 3. 臯木(gāo mù):指生長在高地上的樹木。 近義詞: 與《臯蘭》近義的詞彙有: 1. 高山(gāo shān):指山體高大的地形。 2. 高原(gāo yuán):指地勢高且平坦的地域。 反義詞: 與《臯蘭》反義的詞彙有: 1. 低谷(dī gǔ):指地勢低窪的地區。 2. 平地(píng dì):指地勢平坦的地域。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