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路,中途。《戰國策·燕策一》:“於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北周 庾信 《和靈法師遊昆明池》詩:“半道聞荷氣,中流覺水寒。”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注辇國鹦鹉》:“此國在海西,距 中州 四十一萬裡,舟行半道,過 西王母 ,三年,乃達 番禺 也。” 華山 《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沒人煙,還難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險。”
“半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半路”或“中途”,即事情進行到一半或路程走到中間的狀态。例如:
可表示因故中途放棄任務或計劃未完成的狀态。例如:
該詞被《漢語詞典》《戰國策》等多部文獻收錄,釋義穩定。
總結來看,“半道”既指具體的中途位置,也隱喻未完成的狀态,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證,可參考滬江詞典等來源。
半道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某事物或行為進行到一半的意思。
半道的部首是卩和夂,總計8個筆畫。
半道起源于古代漢語,由于行進路程中的一半稱為半道,後來泛指任何事情進行到一半的狀态。
《半道》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半道」。
在古時候,半道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由丷、辷、宀和㒱這四個部分組成。
1. 他昨天跑步練習隻進行到半道,就因腿傷而放棄了。
2. 這本書很有意思,但我隻讀到一半就被其他事情打斷了。
半途、半途而廢、半途而退、半途而生。
半途、一半、中途。
完全、全部、徹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