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唇齒的意思、唇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唇齒的解釋

(1) [labial teeth]∶唇和齒的合稱

(2) [mutually dependent]∶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靠

吳、 蜀乃唇齒也。——《三國演義》

(3) [comment;talk]∶議論

懷着個臨月身子,隻管往人家裡撞來撞去的,交人家唇齒。——《金6*6*梅》

詳細解釋

(1).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雙方。 唐 高適 《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詩:“股肱瞻列嶽,唇齒賴長城。”《三國志平話》卷下:“ 孫亮 對天説誓: 荊州 與 吳 地唇齒之邦,世不相顧。” 清 黃遵憲 《哭威海》詩:“ 臺 南北,若唇齒。” 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詩:“ 中 越 相依如唇齒,後方前綫互支援。”

(2).議論;說閑話。《金6*6*梅詞話》第三三回:“惹的人動的唇齒。”《金6*6*梅詞話》第七八回:“﹝我﹞懷着個臨月身子,隻管往人家撞來撞去的,交人家唇齒。”


脣齒:1.唇與齒。 晉 陸機 《文賦》:“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齒。”《晉書·王濬傳》:“以累卵之身,處雷霆之衝;繭栗之質,當豺狼之路,其見吞噬,豈抗脣齒?”

(2).借喻互相接近且有共同利害的兩方。《後漢書·黨锢傳·範滂》:“卿更相拔舉,疊為脣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晉書·溫峤傳》:“僕與仁公當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衛,又脣齒之喻也。”《新唐書·李吉甫傳》:“及 元濟 擅立, 吉甫 以内地無脣齒援,因時可取,不當用 河朔 故事,與帝意合。”《明史·四川土司傳一·烏蒙》:“ 烏蒙 、 烏撒 、 東川 諸土官,故與 芒部 為脣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趙勇略》:“壩為 川江 上流,與 昭化 脣齒,俗號 鐵門檻 。”參見“ 脣齒相依 ”、“ 脣亡齒寒 ”。

(3).比喻尖刻、諷刺的言詞。《太平廣記》卷四四四引 唐 張讀 《宣室志·陳岩》:“ 劉君 無行,又娶一 盧氏 者, 濮上 人,性極悍戾,每以脣齒相及,妾不勝其憤,故遁而至此。”

(4).謂議論。《金6*6*梅詞話》第七八回:“懷着個臨月身子,隻管往人家撞來撞去的,交人家脣齒。”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唇齒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唇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一、字面意義

指人體的嘴唇和牙齒,屬于生理結構的合稱。例如《文賦》中“言泉流于唇齒”,強調言語從唇齒間自然流露的狀态。


二、比喻意義

核心含義:比喻關系密切、利害與共的雙方,強調相互依存性。

  1. 曆史典故
    出自《左傳·僖公五年》的“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描述虢國與虞國的依存關系:若嘴唇(虞國)滅亡,牙齒(虢國)也會受寒,後被晉國借道所滅。
  2. 文學引用
    • 《三國演義》中以“吳、蜀乃唇齒也”形容兩國結盟的緊密性。
    • 陳毅詩句“中越相依如唇齒”,體現國家間的互助關系。

三、延伸用法

  1. 形容言辭
    如“唇槍舌劍”指激烈的辯論,“唇舌”代指言語。
  2. 日常表達
    可用于描述親情、友誼或合作,如“父母與子女唇齒相依”。

四、常見搭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或《三國演義》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唇齒》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唇和齒,指的是嘴唇和牙齒。 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的部首是“口”字旁,右邊的部首是“骨”字旁。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部首和筆畫的拆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識字和理解字義。 《唇齒》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使用這個詞來形容嘴部構造。唇齒之間的協調配合在發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繁體字中,《唇齒》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并沒有發生變化。因為繁體字的保留主要是為了傳承和保護中華文化的完整性。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些差異。然而,由于本文沒有提供具體的古字寫法資料,因此無法說明《唇齒》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唇齒》這個詞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保持着它的基本意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唇齒》的例句: 1. 唇齒相依,形影不離。 2. 唇齒之間,說一不二。 3. 他的笑容從唇齒間流露出來。 在組詞方面,可以與《唇齒》相關的詞語有:嘴唇、牙齒、口腔、發音等。 與《唇齒》意思相關的近義詞有:嘴、口、口腔等。這些詞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換《唇齒》來表達相同或類似的意思。 《唇齒》的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語,因為它指代的是嘴唇和牙齒的關系,沒有一個完全相反的概念可以與之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