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壤的意思、割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壤的解釋

劃分土地。謂裂地分封。《管子·揆度》:“臣之能以車兵進退,成功立名者,割壤而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割壤”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割壤(拼音:gē rǎng)指劃分土地,特指古代君主将領土分封給臣屬或諸侯的行為,即“裂地分封”。該詞由“割”(切割、劃分)和“壤”(土地)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分割土地實現權力分配。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揆度》:“臣之能以車兵進退,成功立名者,割壤而封。”。此處指君主通過分封土地來獎賞有功之臣,體現古代政治中的分封制度。

三、延伸解析

  1. 字義拆分

    • 割:本義為切割,引申為劃分、分配;
    • 壤:指松軟的土地,也泛指領土或疆域。
      組合後強調通過土地劃分實現權力分配。
  2. 曆史背景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常見于周代及春秋戰國時期。君主通過“割壤”鞏固統治,同時激勵臣屬效忠。

四、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文解析中,屬于生僻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封制度或《管子》相關内容,可參考、2、6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割壤

割壤(gē r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刀割”和“壤土”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割壤的部首是刀(刂),它是漢字的一個常用部首,表示與刀有關的事物。割壤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割壤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地理志》中,意思是用刀割開土地。後來逐漸演變為指分割國土。

繁體

在繁體字中,割壤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割壤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基本上還是由“刀割”和“壤土”兩個部分構成。

例句

1. 他們割壤而居,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2. 割壤是一種不利于國家統一和發展的行為。

組詞

割地、壤土、土壤、割開

近義詞

分裂、瓜分、劃界

反義詞

統一、合并、整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