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收燈的意思、收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收燈的解釋

舊俗農曆正月十五為燈節,正月十三日謂上燈,正月十八日謂收燈。 宋 姜夔 《浣溪沙》詞序:“己酉歲客 吳興 ,收燈夜闔戶無聊。” 宋 範成大 《浣溪沙·元夕後三日王文明席上》詞:“寶髻雙雙出綺叢,妝光梅影各春風。收燈時候卻相逢。” 清 黃景仁 《木蘭花慢·十八夜對月》詞:“道今夜收燈,半城猶照,剩管殘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收燈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民俗用語,指元宵節後結束燈會、收起花燈的活動。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收燈”為“元宵節前後懸挂的燈,至節後收之,謂之收燈”,這一習俗可追溯至宋代。

從民俗學視角分析,收燈标志着春節慶典的正式結束。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六日收燈畢,都人争先出城探春”,說明收燈後民衆開始新一年的農耕活動。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常見,如李清照《永遇樂》詞“收燈後,看看挑菜”,劉克莊《生查子》中“今年元夜時,燈盞半收”等,均以收燈作為時間節點,寄托時序更替的感懷。

古代禮制文獻《宋會要輯稿》記載,宋代官府在正月十八日舉行收燈儀式,包含撤燈、祭神等程式,體現着天人合一的文化觀念。現代民俗學者烏丙安在《中國民俗學》中強調,收燈習俗蘊含着農耕文明“張弛有度”的時間管理智慧,是古代社會重要的歲時記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收燈”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傳統節日習俗 指農曆正月十八結束燈節的活動,與正月十三“上燈”形成完整節俗周期。這一用法在宋代詩詞中已有記載,如姜夔《浣溪沙》詞序提到“收燈夜阖戶無聊”,範成大詞中亦出現“收燈時候卻相逢”的描述。

二、引申含義 由熄燈動作引申為“結束活動”的比喻義,如現代語境中可指會議閉幕、項目收尾等場景。此用法更側重抽象意義的終止,而非具體節俗。


補充說明:該詞核心含義仍以傳統節俗為主,尤其在古代文獻中特指元宵燈節結束的固定日期。現代引申用法相對少見,多出現在文學化表達中。

别人正在浏覽...

敗鼓皮疤痆闆上砸釘邊堠變急車廠塵氛侈麗闳衍疵瑕淡簡燈漏丁字鋼董一蠹落芳辰鳳鳴朝陽感悟貢士慣匪軌道鬼功行鉢翚散惑然簡禮箋詠轇輵颉臯機劇積猥靈頭旛蠻楚蒙頭轉向妙齡末班鬧垓樸素唯物主義清謠祇園精舍祛邪取證日升月恒桑陸身價是非場食忌視微知着識議時韻水遠山長所有者權益太浩天可憐見外彜外庸王正月獻爵陷入綫绉西方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