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抆飾的意思、抆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抆飾的解釋

裝飾;修飾。《新唐書·李勉傳》:“居官久,未嘗抆飾器用車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抆飾”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抆”和“飾”兩個單字組成,其含義與擦拭、整理儀容有關,常用于表達拭淚整裝的悲痛情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思、用法及來源:


一、核心釋義

  1. 擦拭整理(尤指拭淚整裝)

    “抆飾”指擦拭淚水、整理衣冠或儀容,常出現在悼亡、離别等悲傷場景中,強調在悲痛中維持儀态莊重。

    :《楚辭·九章·悲回風》:“孤子吟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王逸注:“抆,拭也。”此語境下,“抆淚”即擦拭眼淚,“飾”則暗含整理儀容之意。

  2. 引申為自我克制情感

    在哀傷場合中,“抆飾”隱含克制情緒、保持禮節的行為,體現古人對“哀而不傷”的禮制要求。

    :《禮記·檀弓上》載喪禮“始死,充充如有窮;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鄭玄注:“皆憂悼在心之貌也。”雖未直用“抆飾”,但語境中整理儀容以合禮制的行為與之相通。


二、字義分解與來源

  1. “抆”(wěn)

    • 本義:擦拭。《說文解字·手部》:“抆,拭也。從手,文聲。”
    • 典籍用例:
      • 《戰國策·趙策三》:“抆血泣涕。”指擦拭血淚。
      • 《史記·刺客列傳》:“顧哭者,抆淚而去。”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飾”(shì)

    • 本義:整治、裝飾。《說文解字·巾部》:“飾,刷也。從巾,從人,食聲。”段玉裁注:“凡物去其塵垢即所以增其光采。”
    • 引申義:在禮儀中整理衣冠以示莊重。《禮記·玉藻》:“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鄭玄注:“飾容以為禮。”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典籍中的典型用例

  1. 《楚辭·九歎·憂苦》

    “抆淚訖而心悲,顧左右兮相憐。”

    釋義:拭淚後内心仍悲,環顧四周尋求慰藉。此處“抆淚”即“抆飾”的具體行為之一。

    來源: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後漢書·皇後紀》

    “太後抆淚稱謝,複整衣飾。”

    釋義:太後拭淚緻謝,重新整理衣冠。此句完整呈現“抆飾”的連貫動作。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四、詞性特征與同義詞辨析


五、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抆飾”已罕見,但“抆淚”“修飾”等單用詞仍存。其核心語義可追溯至古代喪葬、祭祀禮儀中對“哀矜有度”的要求,如《儀禮·士喪禮》載“主人括發袒,襲绖帶”,強調喪禮中儀容的規範性整理。

來源: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華書局)。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洪興祖. 《楚辭補注》. 中華書局.
  4.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
  5. 彭林.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抆飾”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抆”和“飾”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1. 字義解析

    • 抆(wèn):意為“擦拭”,如“抆淚”“抆血”等,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示擦去淚水或血迹的動作。
    • 飾(shì):指“裝飾、修飾”,如對器物或文字進行美化加工。
  2. 詞義綜合
    “抆飾”結合了擦拭與修飾的雙重動作,可理解為通過擦拭整理後再進行裝飾,或更抽象地指對事物的潤色與完善。例如《唐書·李勉傳》提到“未嘗抆飾器,用車服”,即通過整理和裝飾器物以顯莊重。

  3.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本,如漢魏時期文學作品中常以“抆淚”“抆血”表達哀痛,而“抆飾”則用于描述對器物或儀容的修飾行為。

  4. 注意區分
    需與“襃飾”(bāo shì,意為誇贊)和“刓飾”(雕琢修飾)等形近詞區分,三者字形、讀音及含義均不同。

總結來看,“抆飾”強調在清潔整理基礎上的美化,兼具實用與藝術性,是古漢語中較為典雅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百物北郭先生本題荸荠慘酷層宙長日琤琮乘旦敕準出辭楚風怠安殚悶疊羅黃斷指浮雲富貴崗口兒甜甘果甘霖孩蟲咳吐蚶貝羅荷包纥豆陵黑路烘焰徊翔彙次活撲剌驕色急卒局度絶裾礦層枯骨之餘理刑龍顔輪匠邈世末俗尼格羅人甯底偏陪情感權知府濡泃贍腴慎口孫媳婦貪利騰郁天井窯貼賠兔鈎推刃微逆溫牀渥潤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