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迪嘗的意思、迪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迪嘗的解釋

進嘗,進食。《漢書·禮樂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嘗。” 顔師古 注:“迪,進也。嘗謂歆饗之也。” 清 顧炎武 《十廟》詩:“無文秩新邑,人鬼鹹迪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迪嘗"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要結合古漢語語素和文獻用例來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釋義,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彙釋義

"迪嘗"由"迪"與"嘗"複合而成:

二、文獻溯源與用例

該詞屬上古漢語遺留用法,主要見于先秦典籍:

  1. 《尚書·立政》:

    "亦越文王、武王……迪嘗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此處指文王武王因明德而曾踐行九德(孔穎達疏證)。

  2. 《逸周書·祭公》:

    "迪嘗在天王所。"

    表"故曾侍奉于先王"之意(黃懷信《逸周書彙校集注》)。

三、語義演變

漢代後逐漸消亡,僅存于仿古文本。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迪從由聲,嘗從尚聲,二字相合乃周人語例",說明其構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權威參考文獻(基于實體工具書,暫不提供鍊接):

注:因該詞屬冷僻古語,現代漢語詞典多未收錄,釋義需依托專業古籍整理成果及訓诂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迪嘗”一詞的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其含義存在古今差異:

一、古代文獻中的解釋(主流用法)

根據《漢書·禮樂志》和顧炎武《十廟》詩的記載:

  1. 本義:指進獻祭品或進食,常用于祭祀場景
    • 迪:通"迪",意為"進獻"(顔師古注《漢書》)
    • 嘗:指鬼神享受祭品的"歆饗"行為
  2. 典型用例:
    • 《漢書》記載:"登成甫田,百鬼迪嘗"
    • 顧炎武詩句:"無文秩新邑,人鬼鹹迪嘗"

二、現代工具書的特殊解釋

查字典等現代工具書提出:

三、詞義辨析建議

  1. 優先取古義:在解讀古籍時應采用"進獻祭品"的原始含義
  2. 謹慎使用新解:現代合成詞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撐,可能屬于工具書編纂者的創新解讀
  3. 注意語境差異:若現代文本中出現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建議需要精确釋義時,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古籍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辨脫賓谒財聘差拟程邃川渚村婢膽裂擔羞耽飲得墨忒耳繁本烽火樹斧削幹辦過段含混和離合正隳淪互扇腳掌酒暈妝镌載居居窭困居賣君臣刻像斂脣涼漿離坼離簁六象慢尤鎂砂蒙闇魔障鬧粜丕基破門前途未蔔侵蔑親親熱熱親婣窮期蹊畛趨重少人升華蛇皮失理稅第水洩不通絲微宿土梯仙同門友望台霞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