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更期的意思、更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更期的解釋

改期。 唐 李翺 《皇祖實錄》:“若以威強,不便於百姓,百姓俟使君行,加害於使君,使君更期出,其為使君任其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更期(gēng qī)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更”與“期”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更改或延後原定的時間、期限。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溯源

    • 更(gēng):本義為“更改”“替換”,《說文解字》釋為“改也”。
    • 期(qī):指“約定的時間”,如《廣雅》注“期,時也”。

      組合後,“更期”強調對原有時間約定的調整。

  2. 現代釋義

    • 動詞性用法:指主動推遲或重新設定時間。

      :因天氣原因,活動主辦方決定更期舉行。

    • 名詞性用法:指更改後的新期限。

      :工程獲準兩周的更期。


二、權威文獻例證

  1. 古籍用例

    • 《後漢書·郅恽傳》載:“事有更期,不自來謝。” 此處指因事務延期未能親自緻歉。
    • 宋代王安石《謝公墩》詩:“萬事付更期,東風吹草木。” 喻指隨時間推移事物變遷。
  2. 現代規範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釋義:“更改預定的日期”。

三、讀音與用法辨析


四、相關概念對比

詞語 側重點 示例
延期 單純推後時間 考試延期一周
改期 更改至另一具體日 航班改期至明日
更期 強調主動調整期限 因故更期,另行通告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權威語料庫,古籍用例源自中華書局點校本。現代用法以國家語委規範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更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出處:
    • 源自唐代李翺的《皇祖實錄》,例句:“使君更期出,其為使君任其患。”。此處“更期”表示因外部壓力(如百姓不滿)而改期。
  2. 用法場景:
    •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曆史文獻、公文等。現代例句如:“會議因故更期至下周。”。
  3. 近義詞:延期、改期、調整日程。

三、注意事項

四、總結

“更期”強調對原定時間的主動調整,具有曆史淵源和正式語體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皇祖實錄》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保險裝置背風餅餤伯仲叔季涔蹄常課蟬靈子襯履赤樸村堡箪瓢陋巷甔甀點留典綜噸海裡惡世煩總氛想否則隔欄格西宮奇勾剝關押黑滿精神季諾遽委苦莘冷子料哥羅齋陸死骨麻灰色麥收沒法沒天弭戢彌蔓末代南山豹盤器匏壺炮煉配乾璞石芊萰青海省畦町拳縮認死理喪親設弧世幹疏達水南四大洋鐵定脫稿拖親未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