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課的意思、常課的詳細解釋
常課的解釋
(1).定額賦稅。《晉書·良吏傳·王宏》:“督勸開荒五千餘頃,而熟田常課頃畝不減。”《明史·費聚傳》:“時諸将在邊屯田募伍,歲有常課。”
(2).定額。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日作麵兩石,有常課。主者竊增其數,犢至常課即止。”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課的解釋 課 (課) è 教學上的一個階段:上課。課時。課間。曠課。授課。課餘活動。 教學的科目:課程。課表。基礎課。專業課。課本。課文。 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課徒。課讀。 古代的一種賦稅:國課。完糧交課。 使
網絡擴展解釋
“常課”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
定額賦稅
指古代政府按固定額度征收的賦稅,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晉書·良吏傳·王宏》提到“熟田常課頃畝不減”,《明史·費聚傳》記載屯田募伍時“歲有常課”。
-
定額
泛指固定的數額或日常任務,如宋代郭彖《睽車志》描述“日作麵兩石,有常課”,清代林占梅詩句“鐘魚列案知常課”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賦稅制度或日常生産生活的固定安排,如宋代陸遊詩句“斜陽有常課,緩步上湖堤”中,引申為規律性事務。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課(cháng kè)是一個詞語,拆分部首是“常”和“課”,常的部首是“日”,課的部首是“讠”,常的筆畫有5畫,課的筆畫有10畫。常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常見,常意思是經常、平常,而課則是指學習的内容或任務。
在繁體中,常課的寫法保持不變,即“常課”。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常課的基本形狀與現代漢字相近。
以下是常課的例句:
1. 我們每天都有常課要學習。
2. 老師布置的這個常課很有挑戰性。
常課也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常課表(cháng kè biǎo)- 學生常常用來記錄課程安排的表格。
2. 常課教師(cháng kè jiào shī)- 負責指導學生常規學習的教師。
與常課相關的一些近義詞包括:日常課程、例行課程。而常課的反義詞則是非常課或特殊課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