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鼓的意思、禁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鼓的解釋

設置在宮城谯樓上報時的鼓。《水浒傳》第五六回:“早聽得譙樓禁鼓,卻轉初更。”《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五年》:“ 權德 因條上衢巷廣袤及禁鼓昏曉,皆復 長安 舊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禁鼓”是古代中國用于報時和宵禁管理的鼓具,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與功能
    禁鼓是設置在宮城谯樓(城門瞭望樓)上的報時鼓,主要用于都城或重要城市的夜間更時報點。例如《水浒傳》提到“早聽得谯樓禁鼓,卻轉初更”,說明其與夜間時辰劃分直接相關。

  2. 與宵禁制度的關系
    禁鼓亦關聯古代宵禁制度。唐代《宮衛令》規定:日落後擂“閉門鼓”600下,禁止出行;日出前五更三點擂“開門鼓”400下,解除禁令。這種制度在宋代仍有延續,《續資治通鑒》記載宋真宗時期恢複“禁鼓昏曉”舊制。

  3.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水浒傳》第五十六回:“禁鼓報初更”,反映其作為夜間時間标志;
    • 明代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提及“禁鼓報初更罷”,印證其在文學作品中的場景烘托作用。
  4. 運作機制
    谯樓上設有專職人員(如更夫)根據漏刻(古代計時器)定時擊鼓,鼓聲覆蓋全城,兼具報時與治安管理雙重功能。唐代長安、宋代汴梁等都城均嚴格實施此制度。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沿革或不同朝代的制度差異,可參考《唐會要》《宋史·律曆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禁鼓

禁鼓是一個詞語,拆分成兩個部首:禸(yóu)和鼓(gǔ)。它有六個筆畫。禸部表示人走的樣子,而鼓部表示一種打擊樂器。

禁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在古代中國的樂器中,鼓被用來作為軍事、宗教和慶祝活動中的重要樂器。禁鼓的意思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鼓是被禁止使用的。

在繁體字中,禁鼓的寫法是「禁鼓」,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禁鼓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字典中,禁的寫法是「您」,鼓的寫法是「斤」。這些不同的寫法代表了時代的演變和漢字的發展。

以下是一些關于禁鼓的例句:

1. 在宗教儀式中,禁鼓是被嚴格限制的。

2. 這個村莊禁止在晚上敲鼓,以免吵到居民。

3. 那個國家曾經頒布法令,禁止打擊樂器中的鼓。

有些與禁鼓相關的組詞包括禁樂、禁忌、禁令等。它們都含有禁止、限制的意思。

禁鼓的近義詞可以是禁忌樂器或禁止使用的樂器。

反義詞可能是自由鼓,指的是可以隨意使用的樂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