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浣的意思、上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浣的解釋

[the first ten-day period of a month] 上旬。也寫作澣

俗為上澣、中澣、下澣為三澣,蓋本唐制十日一休沐,而今猶襲之也。——《丹鉛錄》

詳細解釋

同“ 上澣 ”。《花月痕》第五一回:“時歲次乙丑,秋八月上浣, 富川 韓彜 撰文, 雁門 杜夢仙 書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浣”是漢語中表示時間範疇的專有名詞,專指農曆每月的前十日,屬于傳統曆法文化中“三浣”劃分體系的一部分。該詞源于古代官吏旬休制度,“浣”通“澣”,原指洗滌衣物,後引申為休息沐浴的固定時段。

從詞源學分析,“浣”字本義為“洗濯”,《說文解字》注“浣,濯衣垢也”,後引申為時間節點的代稱。唐代确立“旬休”制度後,将每月分為上浣、中浣、下浣三個時段,每十日為一浣,其中“上浣”即對應初一到初十。這種時間劃分方式在宋代《太平禦覽》、明代《月令采奇》等典籍中均有記載。

在具體使用中,“上浣”常見于古代文獻的日期标注,如《四庫全書》所收明人文集《弇州四部稿》中“嘉靖壬戌春上浣”即指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正月上旬。該用法延續至清末民初,逐漸被陽曆日期标注取代。

當代《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明确标注“上浣”詞條,釋義為“唐宋官員俸祿制度中,每月分上、中、下三浣,後借作農曆每月上旬的别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亦保留該詞,标注其為曆史時間名詞。

網絡擴展解釋

“上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示時間概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上浣”指農曆每月的上旬(即初一至初十),與“中浣”(中旬)、“下浣”(下旬)共同構成三旬劃分。該詞源自唐代官員的“旬休”制度,即每十日休息一日,期間常進行浣洗活動。

詞源背景

  1. 制度起源:唐代實行“十日一休沐”制度,官員每工作九日休息一日,稱為“浣日”。休息日多用于洗衣沐浴,因此“浣”逐漸代指旬期。
  2. 異體字:也寫作“上澣”,“澣”是“浣”的異體字,二者通用。

用法示例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中。需注意與“浣”字本義(洗滌)區分,如“浣紗”指洗衣,而“上浣”專指時間。

擴展知識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丹鉛錄》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版曹崩解播賦不竭之府不知老之将至柴草暢銷昌逸癡兒騃子出界觸齧得勝褂得未曾有頂手敦睦方外之學風靡一世宮門詭戶歸老化零為整幻景徽商甲苯簡亮艱難困苦佳醞金柑卷白波鋸梁曆日李詩謝賦流稱論輯滿城風雨靡貴末編牛铎頻于切瑳琢磨欺詭棄潰情禱茹荼上歲升則十面埋伏是人時熟石竈受嬗霜漏太陽日檀施退膛退約緼藉蕪荑霄明協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