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浣的意思、上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浣的解釋

[the first ten-day period of a month] 上旬。也寫作澣

俗為上澣、中澣、下澣為三澣,蓋本唐制十日一休沐,而今猶襲之也。——《丹鉛錄》

詳細解釋

同“ 上澣 ”。《花月痕》第五一回:“時歲次乙丑,秋八月上浣, 富川 韓彜 撰文, 雁門 杜夢仙 書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示時間概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上浣”指農曆每月的上旬(即初一至初十),與“中浣”(中旬)、“下浣”(下旬)共同構成三旬劃分。該詞源自唐代官員的“旬休”制度,即每十日休息一日,期間常進行浣洗活動。

詞源背景

  1. 制度起源:唐代實行“十日一休沐”制度,官員每工作九日休息一日,稱為“浣日”。休息日多用于洗衣沐浴,因此“浣”逐漸代指旬期。
  2. 異體字:也寫作“上澣”,“澣”是“浣”的異體字,二者通用。

用法示例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中。需注意與“浣”字本義(洗滌)區分,如“浣紗”指洗衣,而“上浣”專指時間。

擴展知識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丹鉛錄》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浣》是什麼意思

《上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在水中浸洗、洗滌。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上”和“氵”(三點水),總筆畫數為17。該詞出自《楚辭·離騷》這部古代文學作品。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繁體字形狀為「上」和「氵」,與現代簡化字相似。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浣》的部首拆分為上字部和三點水部,上字部表示在水中,三點水部表示滌洗。

《上浣》的總筆畫數為17,其中上字部占5畫,三點水部占12畫。

來源

《上浣》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楚辭·離騷》,具體出現在其中的“礴岸潛行,忽焉支離;曝殿居奇,馥熏侈矣;上浣若蘭,其芳滋兮”這句詩中。在這句詩中,上浣用來比喻洗滌的動作和其美好的效果。

繁體

《上浣》的繁體字形為「上」和「氵」。

古時候漢字寫法

《上浣》的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簡化字相似,沒有太大區别。

例句

1. 以纖手上浣,使君衣香四溢。

2. 妻子每天早上都會起來上浣衣物。

3. 池塘裡的婦人正在上浣衣裳。

組詞

上浣:在水中洗滌。

上流:河水或水流的上遊。

浣幹:洗滌并晾幹。

近義詞

洗滌、澡洗、水洗。

反義詞

上搓、下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