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殡時柩車上覆棺的布帷。《禮記·檀弓上》“飾棺牆” 漢 鄭玄 注:“牆之障柩,猶垣牆障家。牆,柳衣。”《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 清 孫诒讓 正義:“又案,凡覆柩車者,上曰柳,下曰牆,柳衣謂之荒,牆衣謂之帷……若總言之,則牆亦通名柳,故《檀弓》注釋牆為柳衣。”
“柳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喪葬禮儀中的布帷
這是“柳衣”最常見的含義,指出殡時覆蓋在棺柩上的布帷。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上》,漢代鄭玄注解“牆之障柩,猶垣牆障家。牆,柳衣”。清代孫诒讓進一步解釋,覆棺的布帷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稱“柳”(即“荒”),下部稱“牆”(即“帷”),合稱“柳衣”。
引申的成語含義(存疑)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柳衣”可形容人容貌清秀、衣着整潔,如“柳”象征柔美,“衣”指服飾。但此用法未見于古代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柳衣”在古籍中主要指喪葬用的棺罩布帷,屬于特定禮儀術語。若需引用其引申的形容含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标注來源差異。
《柳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将柳葉做成的衣服。原本用來形容柳樹枝上的細長柔軟的葉子,後來比喻外表柔弱卻實際堅韌的人。
《柳衣》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衣,筆畫為7畫。
《柳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五帝本紀》是中國古代文化名著《史記》中的一篇,記載了中國古代五帝的事迹。
繁體字為「柳衣」。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書法演變發展,「柳衣」的古字形為「柳衣」。
1. 她外表柔弱,但她的内心像柳衣一樣堅韌。
2. 面對困難,不能退縮,應像柳衣一樣,堅持不懈。
1. 柳縷:柔軟的柳樹小枝。
2. 衣冠:指服裝和帽子,也比喻人的外表和儀态。
3. 柔韌:形容柔軟而有彈性。
4. 内心:指人的心靈深處,也稱為心底。
1. 哀柔:形容柔軟而悲傷。
2. 柔軟:形容物體質地柔軟。
3. 韌性:指物體的強韌程度,也可比喻人的頑強。
1. 剛強:形容剛硬,不易彎曲。
2. 堅韌:形容物體或人的硬度、韌性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