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賜的意思、徧賜的詳細解釋
徧賜的解釋
普遍賞賜。《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公疾,徧賜大夫,大夫不受。”《漢書·黥布傳》:“ 漢 誅 梁王 彭越 ,盛其醢以徧賜諸侯。”《後漢書·馬武傳》:“遠方貢珍甘,必先徧賜列侯,而太官無餘。”
詞語分解
- 徧的解釋 徧 à 同“遍”。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徧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biàn cì,其核心含義為普遍賞賜,指上級或尊長将財物、恩惠廣泛分發給下屬或衆人。以下從字義分解、文獻例證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 徧(biàn)
同“遍”,表示全面、普遍,強調範圍覆蓋全體或全部。例如“徧布諸侯”即指恩惠遍及所有諸侯。
- 賜(cì)
指地位高者或長輩給予財物、恩惠,如“賞賜”“恩賜”。也可用作敬辭,如“賜教”“賜複”。
組合後,“徧賜”即強調賞賜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二、文獻例證
-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記載魯昭公患病時“徧賜大夫”,但大夫們未接受,體現君主對臣下的恩惠分發。
- 《漢書·黥布傳》
漢高祖将梁王彭越的肉醬“盛其醢以徧賜諸侯”,以此威懾諸侯,顯示賞罰的政治手段。
- 《後漢書·馬武傳》
遠方進貢的珍品“必先徧賜列侯”,反映帝王通過廣泛賞賜鞏固權力關系。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史書、典籍,描述古代君主、諸侯對臣屬的賞賜行為,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文言文或曆史研究領域。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左傳》《漢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徧賜》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段落1:意思
徧賜(biàn c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廣泛賜予、施與。它由“徧”和“賜”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和構造。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徧的部首是彳,筆畫數為7。賜的部首是言,筆畫數為6。
段落3:來源
徧最早的意思是廣泛、普遍的意思,後來也引申為廣泛施與、賜予的意思。賜的意思是向人給予、施與,常用于以官方身份給予榮譽、獎勵、權力等。
段落4:繁體
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遍」。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賜」。
段落5: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徧賜」在古代寫法中仍然表示廣泛賜予、施與的意思。
段落6:例句
1. 領導對我們的努力給予了徧賜。
2. 他以慈悲之心徧賜他人。
3. 政府在救災工作中給予了徧賜。
段落7: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徧賜人間、徧賜天下、徧賜福祉
近義詞:廣施、廣賜、普遍給予
反義詞:收回、拒絕、剝奪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