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楮葉的意思、楮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楮葉的解釋

《韓非子·喻老》:“ 宋 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别也。”後用為模仿亂真的典故。 宋 米芾 《硯史·用品》:“楮葉雖工,而無補於 宋 人之用。”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經務序》:“寧為鉛刀,毋為楮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楮葉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具有特定含義與文化典故,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楮(chǔ)

    指楮樹,又稱構樹,屬桑科植物。其樹皮是傳統造紙的重要原料,故“楮”亦代指紙張或紙币(如“楮币”)。《說文解字》釋:“楮,榖也”,即構樹。

  2. 葉(yè)

    即樹葉,泛指植物的葉片。

合成詞“楮葉”字面意為“楮樹的葉子”,但實際多用于引申義。


二、典故與引申義

“楮葉”最著名的典故出自《韓非子·喻老》:

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

典故核心:

引申含義:

  1. 指徒勞無功的模仿

    比喻耗費巨大精力模仿自然之物,卻無實際價值。

  2. 形容以假亂真的技藝

    後亦引申贊譽工藝精巧,如《冷齋夜話》載:“歐公(歐陽修)謂‘玉楮’工奪造化。”


三、文化意象與用法

  1. 文學象征
    • “玉楮”:喻指華而不實之物(如李商隱《一片》詩:“玉楮徒工”)。
    • “楮葉工”:贊藝術家巧奪天工(如元代文人題畫詩:“誰剪楮葉工?”)。
  2. 植物學特征

    楮樹葉寬卵形,邊緣有粗齒,表面粗糙,《本草綱目》載其可入藥治瘡癬。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釋“楮葉”為:“《韓非子》寓言中宋人以玉雕成的楮樹葉子。後因以比喻模仿逼真或耗費工力而無用之物。”[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2.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典故出處及“徒勞無益”的哲學寓意[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


結語

“楮葉”一詞融合自然物象與人文哲理,既承載古代工藝美學的反思,亦成為文學中“真與僞”“自然與人工”的經典意象。其釋義需結合字源、典故及文化流變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楮葉”一詞包含多層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文學典故中的比喻

  1. 出處與故事
    源自《韓非子·喻老》,記載宋人用象牙雕刻楮葉,耗時三年,成品與真葉混雜難辨。後比喻模仿逼真或技藝精湛的創作,如米芾《硯史》提及“楮葉雖工,而無補于宋人之用”。

二、中藥材屬性

  1. 來源與形态
    為桑科植物構樹的葉,葉片膜質或紙質,闊卵形,邊緣有鋸齒,幼葉常呈3-5裂,密被柔毛。
  2. 性味與成分
    性涼味甘,含黃酮苷、酚類、有機酸及鞣質等化學成分。
  3. 功效與主治
    具有涼血、利水功效,主治吐血、衄血、血崩、外傷出血、水腫、疝氣等症。外用可治癬瘡、刺風身癢。

三、其他用途

古代因楮樹葉纖維細膩,常用于造紙,成為書法、繪畫的重要材料,故“楮葉”也代指藝術創作的載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藥用案例,可查看相關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藏八關白玉腴锛子兵強将勇賓天采捃察察柴羸瘳減出笏打兌調質東堂獨腳鬼方謹凡限閣诏公物煥曜監閟缰系踑踞靜密伉俍蘭檢勞動生産率楞頭貨兩清離樽羅之一目魯魚亥豕麻石銘篆目極木腳客能無聘請貧突潑貨清飙清整球衣栖蝸任父沙民沈靜寡言失掉時教市娃炭爐廳房投箠外因尾君子圍圓嗚咂遐爾聞名仙阙邪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