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浮华奢侈。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今天下浮侈离本,僭侈过上,亦已甚矣。”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公慤守家政,以清约先己,不为浮侈隳其世法。” 明 唐顺之 《赠宜兴尹林君序》:“豪家富人竞为浮侈,与 吴会 争胜。”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 王符 主张禁止浮侈,节省民力。”
(2).华而不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然恳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使。”
浮侈是汉语复合词,由“浮”与“侈”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虚华不实、奢侈浪费的风气或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构成及用法角度详细解析:
指社会或个人在物质消费、生活作风上追求表面奢华而缺乏实际价值,常导致资源浪费或道德滑坡。
示例: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批判当时“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庐第,奢过王制”的风气,即为“浮侈”的典型表现 。
定义:“浮华奢侈”,强调其与务实精神的对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5卷,页321)。
释义:“讲究排场而不实际”,侧重行为层面的批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页392)。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访问链接: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p=zidian)
: 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范晔. 《后汉书·王符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社会语言学研究》. 2023年刊.
“浮侈”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浮华奢侈
指生活作风或社会风气过于奢华浪费,不切实际。例如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浮侈》中批评当时社会“浮侈离本,僭侈过上”。
华而不实
多用于形容文风或言辞过分追求华丽,缺乏实质内容。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提到:“浮侈者情为文使”,强调文章若过于雕琢辞藻,反而掩盖真情实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或具体语境,可参考《潜夫论》《文心雕龙》等文献原文。
爱美的戏剧班首暴繇碑洞弊躧怖怯苍甿成理驰轶楚羡代室倒身都人士犊角茧杜诗韩文放废霏霏凤舞鸾歌府上肛瘘耿挺割有观瞧姑妈何处滑跤灰心丧意监厨街谈巷议既灌金蕉叶救火拯溺亢宗子昆蹏括籴梾木勒迫灵戈捋袖揎拳履虚妹夫年夜饭貔貍谱传戕害晴襟起云蒛盆人枭闪射梢门省简神藉十方世界熟化土伯囤集亡猿祸木无身五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