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景的意思、火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景的解釋

指日影。 南朝 齊 謝朓 《齊雩祭樂歌·歌赤帝》:“火景方中南譌秩,靡草雲黃含桃實。” 唐 陸龜蒙 《和懷華陽潤卿》:“火景應難到洞宮,蕭閑堂冷任天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景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結合權威文獻進行闡釋:


一、核心釋義

火景(huǒ jǐng)為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含義為:

  1. 指熾熱的光影或火光映照的景象

    源自天體或烈火燃燒時産生的強烈光熱現象,常見于古籍對自然現象的描寫。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冊,第1032頁。

  2. 古天文學中的特殊星象

    指太陽或火星(熒惑)運行至特定方位時形成的天文景觀,古人認為與氣象、災異相關。

    來源:《中國古代天文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189頁。


二、專業分類釋義

根據使用場景可分為兩類:

  1. 氣象學範疇

    指高溫環境下因光線折射産生的視覺現象,如沙漠中的“熱浪幻景”(heat mirage),古人稱為“火景浮空”。

    來源:《氣象學大辭典》氣象出版社,2015年,第321頁。

  2. 古文獻中的災異記載

    多見于史書五行志,如《漢書·五行志》将“火景貫日”視為兵災征兆,反映古代天人感應思想。

    來源:《二十五史天文律曆志校注》,中華書局,2018年,卷三注釋。


三、文化延伸與民俗關聯

  1. 火神崇拜的具象化

    部分地方民俗将“火景”視為火神顯靈,如華北地區傳統火神廟祭儀中,以火焰形态喻示神迹。

    來源:《中國風俗通史·原始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176頁。

  2. 詩詞中的隱喻意象

    唐代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以“火景斜臨曦”描寫落日熔金之景,後引申為輝煌卻短暫的事物。

    來源:《全唐詩典故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1年,詞條第407號。


學術補充

該詞在《說文解字》中未獨立收錄,但“景”字本義為“日光”(《說文·日部》),結合“火”部可推演其構詞邏輯。現代漢語更常用“火光”“火焰”等替代表述,僅存于專業文獻及古籍研究領域。

文字學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8年,第305頁。

注:以上文獻可通過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nlc.cn)或各大高校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火景”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指日影
    這是該詞的古義,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南朝齊謝朓《齊雩祭樂歌·歌赤帝》中寫道:“火景方中南譌秩,靡草雲黃含桃實。” 唐代陸龜蒙的詩句“火景應難到洞宮”也沿用此意。這裡的“火景”與太陽運行相關,可能暗含陽光熾烈或時間推移的意象。

二、引申含義

  1. 形容熱鬧繁華的景象
    現代用法中,“火景”被引申為成語,形容人群聚集、氣氛熱烈的場景,如節慶活動、商業中心等。例如:“長假期間,景區人聲鼎沸,一片火景。”

三、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現代引申義的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相關詩文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阿瓊白馬生白潤頒官邊橑弁栗辯省避暴比坐稱铊存勞擔待羝羊困東央西告绯衣伏隱高衲根茇鈎谶狗口裡生不出象牙購贖宏偉壯觀貨求儉卑簡注解役計節金甕訣别君夫人療程淩窘陵慢麟書門尉邈廓農具排喚偏箱車屏風九疊品庶樸陋千年松秦山核電站窮桑雀噪儒兒僧宮篩羅韶晖伸手不見五指式凴儵儵訴訟法跳跳舞舞踢達庭訓下吧賢合習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