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狀的意思、枉狀的詳細解釋
枉狀的解釋
(1).具誣告的狀文。《後漢書·孔融傳》:“ 曹操 既積嫌忌,而 郗慮 復搆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 路粹 枉狀奏 融 ……書奏,下獄棄世。”
(2).枉死之狀。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齊推女》:“ 李 亦粗知其死,不得其終;悼恨既深,思為冥雪…… 李生 即頓首流涕,具雲妻枉狀。”
詞語分解
- 枉的解釋 枉 ǎ 彎曲,彎屈,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枉道。矯枉過正。貪髒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矯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駕(a.稱對方來訪自己;b.請對方往
- 狀的解釋 狀 (狀) à 形容,樣子:狀貌。奇形怪狀。 情況,情形:狀況。病狀。現狀。 叙述,描寫:狀語。狀其事。寫情狀物。 舊時叙述事件的文辭:行狀。訴狀。供狀。 特種格式的憑證:獎狀。委任狀。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枉狀”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誣告的狀文
指捏造事實、誣陷他人的訴訟文書。
- 來源依據:
高權威性網頁指出,“枉”有歪曲事實、誣告之意,“枉狀”即指通過虛假狀文陷害他人。例如《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曹操曾指使路粹以“枉狀”誣告孔融,緻其下獄身亡。
另一文獻也提到“枉狀”用于描述不實的控告文書。
2.枉死之狀
指含冤而死的悲慘情形。
- 來源依據:
唐代牛僧孺《玄怪錄》中,李生為亡妻申冤時提到“妻枉狀”,即描述其妻無辜受害的冤情。 低權威性網頁也補充了這一釋義,但用例較少。
補充說明
- “枉”字解析:本義為彎曲,引申為違背正道、冤屈(如“冤枉”),進一步衍生出誣告、歪曲事實的含義。
-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法律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後漢書》或漢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枉狀》是什麼意思
《枉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冤枉的表白或訴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枉狀》的部首是木,總共包含9個筆畫。
來源
《枉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是指表白或申訴的一種方式。後來,這個詞逐漸發展為指向正式的訴狀或奏章。
繁體
《枉狀》的繁體字是「枉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枉」的部首是「木」,上部的字形是「王」,下面是「㐄」。「狀」的上部是「丬」,下部是「木」。
例句
他寫了一篇長篇《枉狀》,訴說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組詞
枉法、枉法狀、枉法詞、自枉、忍枉
近義詞
劾狀、忏詞、申訴書、上書
反義詞
褒狀、表狀、表白、正當陳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