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訖籙 ”。
“訖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綜合多個來源的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訖録”由“訖”和“録”兩字組成:
部分文獻指出,“訖録”與“訖籙”相通,特指天命已終或已終止的天命。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常與朝代更替、曆史周期等語境相關,例如描述某政權氣數已盡。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訖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終了的記錄或結尾的記載。
《訖録》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言”部,右邊是“金”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訖锢》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字,是由繁體字組成。繁體字的寫法是《訖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訖的形狀稍有不同,它的底部是一個“止”字旁,并且沒有箭頭形式的“田”字旁。古漢字的寫法是《譆輳》。
1. 這本書是一本關于曆史的《訖録》,記錄了這段時期的重要事件。
2. 那份終了商務的《訖録》詳細記載了每一次會議的讨論内容。
組詞:訖筆(結束的記錄)、訖章(收尾的文件)、訖口(收束之詞)。
近義詞:終劄、終了、結尾、結束。
反義詞:起始、開始、開頭、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