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翁的意思、塞上翁的詳細解釋
塞上翁的解釋
塞翁。 唐 高適 《金城北樓》詩:“垂竿已謝 磻溪 老,體道猶思塞上翁。” 唐 劉禹錫 《覽董評事思歸之什因以詩贈》:“文儒自襲膠西相,倚伏能齊塞上翁。”
詞語分解
- 塞的解釋 塞 ā 堵,填滿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規。 堵住器物口的東西:活塞。塞子。 塞 à 邊界上險要地方:要塞。關塞。塞外。邊塞。塞翁失馬。 塞 è 義同(一)①,用于若幹書面語詞:閉塞。阻塞。搪塞。
專業解析
"塞上翁"(或"塞翁")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寓言典故人物,出自西漢劉安所著《淮南子·人間訓》。其核心含義在于闡釋禍福相依、世事難料的辯證哲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溯源與典故
- 本義:"塞"指邊塞,"翁"指老翁。"塞上翁"即居住在邊塞地區的老者。
- 典故出處:故事記載于《淮南子·人間訓》。講述邊塞一老翁的馬逃入胡地,衆人安慰,他卻說"此何遽不為福乎?"後馬帶回胡人駿馬;兒子騎駿馬摔斷腿,衆人安慰,他又說"此何遽不為福乎?"後胡人入侵,健全青年戰死,其子因跛腳得以保全性命。
- 核心寓意:故事通過老翁面對得失禍福的超然态度,揭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的深刻哲理,強調事物發展存在不确定性,好事可能變壞事,壞事也可能引向好的結果。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 辯證思維象征:"塞上翁"成為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典型代表,提醒人們看待問題需全面、長遠,避免絕對化。
- 人生态度體現:常被用來形容面對人生際遇(尤其是逆境或意外之喜)時,保持豁達、淡定、不悲不喜的智慧态度。
- 成語衍生:典故濃縮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廣泛用于勸慰他人或自我寬解,表示暫時的損失未必是壞事。
三、文學與語言應用
- 詩詞引用:後世文人常以"塞翁"入詩,如陸遊"塞翁失馬猶為福"(《長安道》),用以表達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或超脫心境。
- 日常用語:在現代漢語中,"塞翁失馬"已成為常用成語,"塞上翁"則更多用于文學化表達或直接指代該典故人物及其智慧。
權威參考來源:
- 《淮南子·人間訓》(西漢·劉安):典故原始出處,奠定哲學基礎。
- 《漢語大詞典》:對"塞翁失馬"及"塞翁"詞條有權威釋義與典故引述。
- 《中國哲學大辭典》:闡釋典故蘊含的辯證思想及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塞上翁”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其核心含義與“塞翁”相通,指代生活在邊疆地區的老人,常用來比喻對禍福得失持達觀态度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源與結構
- “塞上”:指北方邊疆地區,特指古代中原王朝的邊塞地帶()。
- “翁”:指年老的男子,通常帶有對長者的尊稱意味()。
- 組合後,“塞上翁”字面意為“邊塞的老人”,源自古代對邊疆生活的描述,後逐漸演變為一種文學意象。
2.核心含義
- 本義:指代生活在邊疆的老人,尤其是退休的軍人或戍邊者()。
- 引申義:通過“塞翁失馬”典故,衍生出“看淡禍福、豁達處世”的哲學内涵。例如唐代高適的詩句“體道猶思塞上翁”,即表達了對這種态度的推崇()。
3.文學與曆史引用
- 唐詩中頻繁出現“塞上翁”意象,如劉禹錫的“倚伏能齊塞上翁”,以表達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 部分詩句(如李颀《别梁锽》)通過“塞上翁”勸慰他人以平和心态面對人生起伏()。
4.與“塞翁”的關系
- 互通性:“塞上翁”與“塞翁”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前者更強調地域屬性,後者為簡化形式()。
- 典故關聯:二者均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寓言相關,但“塞上翁”更側重人物身份,而非具體故事情節。
5.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借邊疆老人的形象隱喻人生的得失觀。
-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退休者或曆經滄桑者的代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塞翁失馬”的具體典故或相關詩句分析,可參考權威古籍或文學評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抱認北山志比量豳頌朝堂枨枨陳師仇恨大缪不然當頭炮當軸登槐燈籠錦彫幾釣藤放出飛梯傅師戈伐革職狗功刮地風乖烈過谒旱地枷警醬豆僭視交締解氣浸包禁欲酒過駒窗電逝琨玉秋霜聯銜柳含煙沒完密勿穆穆純純判官頭氣急敗壞窮日氣湧如山泉魚曲陳宂兵桑林塞耳盜鐘瑟索山尊雙環霜明誰堪樹末酸酽無莊遐超霞臉霞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