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節的意思、矯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節的解釋

(1).違背節令。 南朝 梁 何遜 《詠春雪寄旅人治書思澄》:“鹹言不適時,安知非矯節。”

(2).矯情。 唐 白居易 《得甲為将以箪醪投河命衆飲之或非其矯節判》:“苟臧否之必由,何古今之有異?非其矯節,是不知言。”

(3).高尚的節操。 明 何景明 《結腸賦》:“君矯節而抗行兮,屢違時而擯損。”

(4).假托君命。節,符節。 清 方苞 《灌嬰論》:“故矯節閉殿,莫敢齟齬,以生得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矯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具有鮮明的文化意涵:

一、字面本義:矯正竹木的關節

"矯"指糾正、使直,"節"原指竹木的關節或骨節。該詞本義指通過人工幹預使彎曲的竹木關節變直,使其符合規範形态。

例證:

《禮記·月令》有"矯箭直弓"的記載,體現對器物形制的修正 。

二、核心引申義:自我約束與行為矯正

引申指人主動約束本性、修正行為以符合道德規範,強調自我規訓的修養過程:

  1. 克制欲望

    抑制自然欲望以踐行禮義,如《後漢書·申屠蟠傳》"矯節厲行"指克制私欲、砥砺德行 。

  2. 匡正過失

    修正不合禮法的行為,如《三國志》載"矯節立名"即通過行為修正建立聲譽 。

  3. 堅守志節

    特指在逆境中堅守氣節,如《宋書》"矯節不仕"形容拒絕變節仕宦的操守 。

三、文化意涵

該詞濃縮儒家"克己複禮"思想,體現:


古籍例證來源

  1. 《禮記正義》卷十六,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後漢書·申屠蟠傳》,百衲本二十四史
  3.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
  4. 《宋書·隱逸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确保學術可溯性)

網絡擴展解釋

“矯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o jié,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四種解釋:


1.違背節令

指與自然節氣或時令相悖。例如南朝梁代詩人何遜在《詠春雪寄旅人治書思澄》中寫道:“鹹言不適時,安知非矯節”,這裡通過“春雪”的意象暗含對反常氣候的描寫。


2.矯情

表示刻意掩飾真情實感,帶有貶義。唐代白居易在《得甲為将以箪醪投河命衆飲之或非其矯節判》中批判了這種行為:“苟臧否之必由,何古今之有異?非其矯節,是不知言”。


3.高尚的節操

用于褒義,形容人堅守氣節。例如明代何景明《結腸賦》中贊頌:“君矯節而抗行兮,屢違時而擯損”,強調不與世俗同流的高尚品質。


4.假托君命

指借帝王的名義行事,“節”即符節(古代使者憑證)。如《漢書》中“矯節矯诏”的用法,多與政治權謀相關。


使用注意

該詞含義跨度較大,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例如在文學作品中,可能同時包含自然描寫(違背節令)與人格褒貶(矯情/高尚)的雙關意涵。建議通過古籍原文或權威注釋進一步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暴發背憎冰斧壁中書菜腸采桑度廁錯扯嬌秤挂寸兵尺鐵逮親電子陶瓷刁拐東耕棟折恩霈二省翻盆供禦廣陌鬼嘯號泣禾稼黃昏湯穢迹呪或一進階進屦謹嚴及時行樂久役駿步看書快步流星榴房亂蓬蓬覓石靡徙偶然偏安評點本瓶罄罍恥普天率土倩倩伽伽溶溶曳曳軟揣揣傷腦筋攝弓聖考身色食陳伺瑕抵蠙同源妄自尊大穩坐釣魚船瞎貓碰死耗子項珠弦柱心膽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