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緩箭的意思、緩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緩箭的解釋

(1).緩慢的銀箭。古時用銀箭刻漏記時。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優遊少託,寂寞多閑。厭 長樂 之疏鐘,勞中宮之緩箭。”

(2).去勢微弱之箭。《太平廣記》卷二五四引 隋 侯白 《啟顔錄·歐陽詢》:“ 瑀 箭俱不着垜,一無所獲。 歐陽詢 詠之曰:‘急風吹緩箭,弱手馭彊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緩箭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射力微弱、飛行緩慢的箭矢。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字面描述,或引申比喻行動遲緩、效率低下的事務。以下是詳細釋義與例證:


一、字面釋義

指射程短、速度慢的弓箭。

例證:

《新唐書·百官志》載驿站傳遞文書分四等,最慢者稱“緩箭”,即傳遞速度如緩行之箭,效率最低。

來源:《新唐書》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引申義

  1. 比喻行動遲緩

    形容辦事拖沓、效率低下。

    例證:

    宋代《冊府元龜》批評官員“若緩箭之遲回”,喻其政務處理怠慢。

    來源:《冊府元龜》卷六百三十四·铨選部(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指代滞後的文書傳遞

    唐代驿站制度中,“緩箭”為最低速級的公文标識,需驿馬日行150裡。

    來源:唐代杜佑《通典·職官典》(商務印書館《十通》本)。


三、文學意象

古詩詞中借“緩箭”渲染無力感或時局艱澀。

例證:

杜甫《有感五首》以“緩箭”暗喻軍力疲弱:“豈無緩箭術,漸及朝廷骨。”

來源:《杜詩詳注》卷十五(中華書局校注本)。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極少使用“緩箭”,多見于研究古代制度、軍事或文學的學術著作中,作為曆史詞彙保留。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9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 1286.
  2. 岑仲勉. 唐代交通圖考. 商務印書館, 2007: 卷五·館驿制度.
  3. 王力.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印書館, 2005: 條目“箭”.

網絡擴展解釋

“緩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指計時工具中的“緩慢銀箭”
    古時用銀制的箭狀物置于刻漏(古代計時器)中,通過水流速度标記時間。若水流緩慢,銀箭移動遲緩,稱為“緩箭”。 例如南朝陳徐陵在《玉台新詠》序中提到“勞中宮之緩箭”,即通過此物形容時間流逝的緩慢感。

  2. 指去勢微弱的箭
    形容箭射出後力量不足、速度較慢的狀态。 如《太平廣記》引隋代侯白的記載,描述歐陽詢用“急風吹緩箭”的比喻,強調箭的綿軟無力。

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若需具體用例,可參考《玉台新詠》或《太平廣記》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按驗表埻冊名嘗鼋朝端赤參沖眷出身加民單栖丹頭道擾大租燈法掂詳彫龍奪冠笃悠悠奉天承運浮階服用鬼钗鬼星國火海城豪誇黑下賤獲京辇競相金蘭羁栖久已後擊虛虀糟絕子絕孫拉拉扯扯冷清清令儀彌旬沐粱弄喧暖絲絲彯蕭強勢乞言榮暢商猋四弘縮頭縮腦天從停妻娶妻停脫同指托戒委捐文扮無其奈鮮脆孝家諧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