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辞的意思、奉辞的详细解释
奉辞的解释
(1).谓奉君主之正辞。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车。” 晋 卢谌 《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軾逕入关。”《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诸镇有不从者,请奉辞伐之。”
(2).谓行告别之礼。《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丙子,帝亲行卒哭之祭于几筵殿。戊寅,帝送 钦宗 虞主于 和寧门 外,奉辞,遂祔神主于太庙第十一室。”
词语分解
- 奉的解释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网络扩展解释
“奉辞”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奉君主之正辞
指奉行或传达君主的命令、旨意,常见于政治、军事场景。例如:
- 《檄蜀文》中“奉辞衔命,摄统戎车”,描述钟会奉魏主之命率军出征;
- 《资治通鉴》记载“诸镇有不从者,请奉辞伐之”,意为若诸侯不服从,则奉君主之命讨伐。
二、行告别之礼
指在特定仪式中执行告别礼节,多用于祭祀或重大事件。例如:
- 《续资治通鉴》提到宋高宗“奉辞”于和宁门外,指对钦宗神主行告别仪式。
补充说明
- 词源结构:“奉”为恭敬接受,“辞”指言辞或礼仪,组合后强调对权威指令或仪礼的遵从。
- 使用场景:多出现在古代文献、檄文或史书记载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文选》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奉辞》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向某人或团体致谢或辞别,表示恭敬和礼貌的说辞。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该字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辞(言辞)。
- 笔画:《奉辞》一共13画。
来源和繁体:
《奉辞》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繁体字中,该词被写作「奉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一般采用「奉詞」来书写《奉辞》。
例句:
- 我要向公司*********奉辞,表示我即将卸任的决定。
- 在离开之前,我想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奉辞。
组词:
与《奉辞》相关的词汇有:奉送、奉承、奉行、奉命、奉告等。
近义词:
与《奉辞》意思相近的词有:致谢、告别、辞行、道别等。
反义词:
与《奉辞》意思相反的词有:欢迎、迎接、入职、就任等。
希望以上简要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