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靜耳。謂專心傾聽。 漢 班固 《答賓戲》:“若乃 牙 曠 清耳於管絃, 離婁 眇目於毫分。”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一:“是以輪匠肆目,不乏 奚仲 之妙;瞽叟清耳,而無 伶倫 之察。”
(2).猶淨耳。表示不願意讓污濁的話語污染耳朵。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雖能獨斷,必博納乎芻蕘;雖務含弘,必清耳於浸潤。” 宋 周密 《澄懷錄》卷上:“公嘗出玉磬尺餘……客有談及猥俗之事語者,則急起擊玉數聲,曰:‘聊代清耳。’” 宋 嶽飛 《題翠岩寺》詩:“忠義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鎮邊圻。”
“清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及用法:
發音:qīng ěr
結構:由“清”(潔淨、專注)與“耳”(聽覺器官)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潔淨耳朵”或“專注傾聽”。
專心傾聽
拒絕污穢言語
該詞在詩詞中亦有體現,如嶽飛《題翠岩寺》中“忠義必期清耳水”,借“清耳”表達堅守忠義、淨化心靈的志向。
“清耳”既可指專注傾聽的客觀行為,也蘊含主觀上對精神純淨的追求,需結合語境具體理解。
意思:清耳,是指清潔耳朵,清除耳垢。
拆分部首和筆畫:清耳的部首分别是“⺠”和“耳”,其中,“⺠”是剪刀的相關部首,“耳”是耳朵的意思。清耳共有9個筆畫。
來源:清耳一詞起源于古代,是中國古代醫學術語。古人在清潔耳朵時會使用類似剪刀形狀的工具,因此形成了這一詞彙。
繁體:清耳的繁體字為「淸耳」。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清耳的寫法有所不同。清耳的古代寫法為「祉耳」。
例句:醫生建議每天早晚用棉籤輕輕清耳朵。
組詞:清耳水、清耳針、清耳草
近義詞:潔耳、擦耳
反義詞:塞耳、堵耳
【别人正在浏覽】